逐鹿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排行榜推荐

第2章

少年君王迟疑道:“此为何物?”

李儒冷然:“贺寿之酒,特献大王。”

何太后厉声道:“既是寿酒,使者当先饮。”

李儒怒斥:“尔等不欲饮鸩?”

随即示意武士呈上白绫:“若不饮此酒,便择白绫自尽。”

唐妃长跪乞求:“妾愿代饮,求放过陛下母子。”

李儒厉声呵止:“区区嫔妃,也配代君赴死?”

最后将毒酒推向何太后:“太后可愿先尝?”

何太后悲愤长叹:“何进无谋,引狼入室,致有今日之祸!”

李儒不耐烦地催促:”快喝,我还得回去交差。”

刘辩含泪请求:”容我与母后道别。”他转向何太后,泪水夺眶而出,悲声唱道:”天地倒转日月变,弃帝王位守封藩。

权臣胁迫命将尽,大势已去空悲叹!”

唐妃随即和唱:”皇天倾塌后土裂,身为帝妃难自主。

阴阳两隔永诀别,孤苦伶仃心哀绝!”

歌声刚落,三人抱头痛哭。

在场之人无不心酸落泪。

李儒厉声喝道:”休要拖延时间,难道还指望有人来救?”

何太后怒斥:”董贼害我母子,必遭报应。

尔等为虎作伥,定当满门灭绝!”

李儒勃然大怒,立即命武士用白绫勒死唐妃与何太后,强逼刘辩饮 ** 酒。

见此情形,举国震怒:

“李儒这般狠毒,简直禽兽不如!”

“谋害天子,天理难容!”

“此乃国耻,誓灭董贼!”

民间怨声载道,讨董呼声席卷天下。

百姓听闻刘辩与唐妃的绝命悲歌,纷纷潸然泪下。

洛阳皇宫内,刘协目睹影像,双眼通红,紧握双拳:”皇兄,我定为你雪恨,重振汉室!董卓,你的死期到了!”

陈留城中,曹操见状大喜。

虽早知此事,亲眼目睹仍令他心潮澎湃。

百姓亲见天子遇害,民怨必将沸腾。

届时纵有百万雄兵也难挡民心所向。

“或许该号召诸侯共讨董贼了。”曹操眼中精光闪烁,却又想到陈宫与兖州士族的威胁,不禁眉头紧锁。

若此时出兵讨董,恐怕会失去立足之地。

“且再等等,待董昭或程昱到来再作打算。”曹操最终按兵不动。

洛阳相府内,董卓问道:”文优,现在可要将替身推出斩首?”

李儒答道:”暂且不急,待民怨达至顶峰再行处置效果更佳。

此外,主公还需当众受杖责以示悔过,方能平息众怒。”

“无妨。”董卓咬牙应允。

他明白若不化解民愤,后果不堪设想。

此刻受些皮肉之苦又有何妨?

**天下震动,天子之怒难遏。

曹操密谋刺杀董卓未果,假借献刀之名逃脱。

**

李儒察觉异样,进言道:“主公,曹操独居洛阳,并无家眷。

可遣人至其府上召见。

若他即刻前来,便是献刀;若推辞不至,必是刺客,当擒之问罪。”

董卓依计行事,使者奉命前往,却回报:“曹操未归府邸,已逃出城外。”

李儒断言:“此乃畏罪潜逃,行刺无疑。

必有同党,待擒获曹操便可审出。”董卓当即下令通缉曹操。

世人目睹曹操刺董败露、仓皇脱身之景,皆为之震撼。

“不想曹操竟敢行刺董卓,虽败犹勇!”

“当此危局,敢以身犯险,真豪杰也!”

“不论日后如何,此举当得起一声‘义士’。”

东武阳城内,陈宫凝望天际,神色凝重。

曹操刺董之事本已随岁月淡去,如今却被这榜单重现,令其声名再起。

先前谋士榜揭露的过错,恐将因此被世人遗忘。

陈留之地,曹操朗声笑道:“谋士榜此番倒是助我良多。”

画面流转,楚风继续讲述:“初平二年,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

李儒恐袁隗与袁绍内外勾结,劝董卓诛杀袁隗以绝后患。”

董卓采纳其言,斩袁隗之首送至联军阵前,袁绍见之呕血。

后董卓兵败,李儒再献迁都之策。

“温侯新败,军心涣散,此时与诸侯交战,徒耗兵力。

不如退守洛阳,迁都长安。”李儒谏言。

董卓迟疑:“骤然迁都,恐朝臣非议。”

李儒从容道:“属下已命人散布童谣:‘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长安,方得平安。

’此言暗合天意,可堵众口。”

主公迁都,实乃天意所归。

“甚善!便依文优之计。”

董卓即刻颁下诏令,举国迁往长安,自天子朝臣至黎民百姓尽数迁徙。

李儒进言道:”今军粮短缺,洛中富豪众多,可尽收其家财充公。

袁氏一族,当夷其满门,籍没家产。

另有皇陵之中,必藏珍宝无数,不妨掘之。

如此可得钱粮无数。”

董卓从之,遣兵拘拿洛阳富户数千,以谋逆之罪处斩,获资财不可计数。

又令人发掘皇陵,盗取陪葬珍宝。

临行之际,李儒复道:”为阻追兵,可纵火焚毁民宅宫室。

若有救火者,可削弱联军。

更将袁隗亲族首级悬于城楼,乱袁绍心神。

如此可再削敌军。”

董卓依计行事,火烧洛阳,悬首示众。

诸侯联军至洛阳时,但见烈焰冲天,唯孙坚等少数人马留下救火。

袁绍、袁术见城头族亲首级,悲愤欲绝,为收敛亲人而放弃追击。

盟主既退,余众亦各怀异心,无意再追。

独曹操率部追击而去。

天下人闻之,对李儒愈加痛恨。

繁华帝都竟遭焚毁,实乃人神共愤。

然其谋略之毒,亦令人胆寒。

寥寥数语,便使联军分崩离析。

十八路诸侯,仅曹操一人追击。

虽结局未现,众人皆知胜算渺茫。

“十八路诸侯讨董?”

陈留城中,曹操目光深沉,”时日将近。

然天机已泄,诸侯尚会起兵否?”

洛阳相府内,董卓怒喝:”乱臣贼子,安敢叛逆!”

李儒进谏:”主公,十八路联军兵锋百万。

连温侯都遭败绩,可见敌军中有能制衡之将。

惜乎榜单未详述战况。

现有防御尚嫌不足,当增派重兵把守关隘。”

董卓蹙眉道:”既知未来,诸侯岂会再来犯境?”

李儒摇头:”非但会来,恐较榜单所示更为凶猛。”

“此言何解?”

董卓不解问道。

李儒言道:”榜单所显之未来,各路诸侯仅是一心欲胜主公。

观其景象,诸多诸侯未尽全力。

故而才被吾等轻易离间削弱。

然现今天下诸侯从谋士推演中,皆知晓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利。

若联手,便不止为击败主公,更要争夺天子,号令天下。

这般情形下,诸侯必将全力以赴,不会如画面中那般松散。”

“如此,该当如何?”

董卓听罢,显出焦急之色。

李儒正欲进言,忽闻那神秘之声再度响起,便道:”主公,且先看完再作谋划。”

“善!”

董卓应声,望向天际。

此刻,楚风之声回荡四方。

“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皆不愿与董卓交锋,反在洛阳城外设宴庆功。

独有曹操率部追击,直指长安。

同时,董卓大军至荥阳,得太守徐荣迎入城中。”

画面显现,董卓一行于郡府落座。

李儒饮茶毕,拱手道:”主公,为防追兵,可令徐荣于城外山坞设伏。

若有敌军至,先放其过,待其退时再截断归路。

既可全歼来敌,又可震慑其余,使其不敢再追。”

“甚好,便依文优之策。”

董卓采纳其计,遣众将依令行事。

随后继续西进长安,留温侯吕布断后,大破曹操。

曹操仓皇退至荥阳,夜半遭徐荣突袭,身中箭矢险些丧命,幸得曹洪、夏侯惇等及时来援,击杀徐荣,方得脱险。

见此情形,天下人皆唏嘘不已。

虽深恨李儒所为,却又叹服其谋略之精。

强如曹操,亦几近殒命于其算计之中。

曹操自身亦惊出一身冷汗。

暗自立誓,往后绝不再孤军犯险。

楚风之声再度响起:

“初平三年,董卓吕布俱中连环计而不察。

绝色佳人貂蝉周旋二人之间,以美色离间其情。

董卓屡次怒责吕布。

李儒知悉后识破此计,多次劝董卓将貂蝉赐予吕布。”

画面中,李儒拱手谏言:”主公欲得天下,何苦为一女子屡斥温侯?

倘若温侯生变,主公凭何成就大业?”

董卓闻言反问:”现今该当如何?”

李儒进言道:“貂蝉不过一介女流,而温侯乃主公麾下猛将。

若主公将此女赐予温侯,他定当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董卓沉吟良久,点头道:”文优此言甚善,容我思量。”

“遵命。”

李儒退下后,次日再度求见:”主公,今日吉时已至,可将貂蝉赠与吕布。”

不料董卓忽然改口:”奉先既为吾义子,岂有父赠子妾之理?念他年轻荒唐,此事便不予追究。

文优且去安抚,好言相劝便是。”

李儒急忙劝谏:”主公切莫被美色所误啊!”

董卓勃然大怒:”汝可愿将自家妻室赠与吕布?貂蝉之事勿复多言,违者立斩!”

李儒只得黯然离去,对天悲叹:”吾辈终将毁于妇人矣!”

未几,董卓果为吕布所诛。

李儒亦在家中 ** 。

画面凝固时,楚风话音继续:

“李儒殚精竭虑辅佐董卓,助其从一介武夫跃居丞相之位。

然 ** 少帝刘辩,废立天子,迁都长安,虽谋略过人,终难容于世人。

谋士榜第九位:颌阳李儒

战略:★★★

战术:★★★

其他:★★

影响:★★★★★

合计:13星

三日后揭晓下期榜单。”

光幕随即消散

“又是漫长的三日等待。”

众人已熟悉榜单规律——每三日公布四位谋士。

越往后,谋士事迹越发精彩。

“董卓竟这般身亡?”

曹操、刘备、袁绍等人皆露讶色。

十八路诸侯未能除之,却亡于美人计下,实乃可叹。

洛阳温侯府中,吕布大惊失色:

“义父竟死于我手?”

此等结局,全然出乎其意料。

(注:严格遵循了用户要求,未改动任何人名及核心情节,删去了星号注释等无关内容,采用多样化表达方式重新组织文本。

“义父既已知晓未来,还会留我性命吗?”

吕布一念及此,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相府之内,董卓猛地拍案而起:“放肆!吕布竟敢谋害本相?此等逆贼,当速除之!”

李儒急忙劝道:“主公息怒!诸侯环伺,正值用人之际。

若斩吕布,何人能替您抗衡联军?非但不能杀,更应厚赐安抚,消其疑虑。

否则温侯心生不安,必生叛意。”

董卓冷声问:“若他日再生异心,又当如何?”

养虎为患,终究难眠。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