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排行榜推荐

第3章

雍正元年八月十日,紫禁城保和殿。

殿内气氛庄重肃穆,汉白玉石阶冰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一种无形的、令人屏息的威压。秀女们按旗籍与家世排列,垂首静立,鸦雀无声,只能听到殿外隐约的风声和宫内侍卫甲胄偶尔的轻微碰撞声。

富察仪欣站在一众镶黄旗闺秀之中,身着那身新赶制出的石青色素软缎旗装,银线暗绣的缠枝莲在殿内不甚明亮的光线下流转着含蓄的光泽,既不过分张扬,又显出家世良好、品味不俗的底蕴。她微微垂着眼睫,目光落在自己鞋尖的珍珠上,姿态恭谨柔顺,与周遭其他或紧张、或期盼、或强作镇定的秀女并无二致。

然而,她的心神却异常清明。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一道审视的目光自御座的方向扫来,沉稳、冷静,不带丝毫多余的情绪——那是新君雍正皇帝的目光。她依照规矩,在听到太监唱念自己名字时,上前一步,屈膝行礼,动作流畅标准,声音清越平稳:“奴才富察仪欣,参见皇上、太后,恭请皇上圣安,太后祥康金安。”

她没有抬头直视天颜,但能感觉到那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或许是因为她阿玛睿哲在朝中的声望,或许是因为她这身恰到好处的打扮和沉稳的气度。

紧接着,一阵轻柔的微风拂过,仿佛是为了迎接那即将到来的话语一般。就在这时,一个温和却不失威仪的女声响起,其中还夹杂着些许询问的意味:“皇上,哀家瞧这富察家的姑娘,仪态端方,举止优雅,一看便知是个知书达理、温婉贤淑之人。觉着她与老十七颇为相配呢。不知皇上意下如何呀?”

说这话的人,正是当今太后乌雅氏。她端坐在凤椅之上,仪态端庄,眼神却若有所思地落在了那位富察家的姑娘身上。太后心中暗自思忖,这姑娘虽出身名门,但其家世背景却让她心生忧虑。毕竟,富察一族在朝中势力颇大,若此女进宫,恐怕日后会对皇后的地位构成威胁。

殿内静默了一瞬。太后乌雅氏这句看似随意的提议,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无形的层面激起了涟漪。

皇帝并未立刻回应太后的话,反而像是想起了什么,语气平淡地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天然的冷峻和不容置疑:“富察睿哲之女……可是那位福慧县主,朕记得,牛痘防疫之法,似乎最初就是你发现的?”

这个被抛出,但此刻的意味已与太后开口前截然不同。它不再仅仅是对过往功绩的询问,更带上了一层对“此人是否适合指婚郡王”的考量——一个在民生事务上有所建树、家族显赫的闺秀,若配予果郡王允礼,其联姻带来的朝堂影响,皇帝不得不深思。

仪欣心中雪亮,太后的意图与皇帝的顾虑,她瞬间了然。她再次屈膝,姿态愈发恭谨,声音清越却带着恰到好处的柔顺与谦卑:“回皇上话,臣女在庄子上不慎感染牛痘,忆起年幼时曾偶得民间偏方,家中长辈怜惜,曾谨慎验证于庄户,侥幸得效。阿玛不敢居功,只觉利于百姓,故而上呈皇上,皆赖皇上圣明,方能推广天下,造福黎民。” 她将功劳完全推给皇家和父亲的谨慎,只轻描淡写提及自己“偶得”,既回答了皇帝的问题,又显得不矜不伐。

皇帝闻言,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似乎对她的回答颇为满意。他并未再多问,只向一旁的内监示意。

首领太监上前一步,高声唱道:“镶黄旗满洲,一等肃毅伯、工部左侍郎富察·睿哲之女富察仪欣,留牌子,赐香囊——”

那枚象征着踏入宫门第一步的香囊被恭敬地递到仪欣面前。她深深敛衽,恭敬接过,声音平稳无波:“奴才谢皇上隆恩,谢太后娘娘恩典。” 她依旧恪守规矩,未曾抬头。

她握着那枚触手微凉、丝穗柔滑的香囊,缓步退回原位,自始至终,眉眼未曾抬起一分,姿态未曾有丝毫失仪。

太后想将她指婚果郡王,意在隔绝她入宫可能,保全皇后地位与乌拉那拉氏家族的荣光。而皇帝……皇帝显然看到了她的价值,看到了富察家的价值,更不愿见太后与皇后一族势力过度扩张,亦或亲王与重臣联姻。他将她留在宫中,是权衡,是制衡,是对她父兄家族的安抚与笼络,或许,也有一丝对她方才那番“本分”、“不敢居功”回话的认可。

香囊的丝穗轻轻拂过她的手背,带着一股宫廷特有的、冷冽的香气。这香气,从此将萦绕在她的命运之中。

仪欣手持着香囊,脚步轻盈地走出宫门。阳光洒在她身上,映照着她那美丽而端庄的面容,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在宫门口,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静静地停靠着,车夫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着主人的到来。

青黛站在马车旁边,当她看到仪欣走出来时,连忙迎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仪欣登上马车。

仪欣坐稳后,青黛自己也上了马车,跪坐在仪欣的身旁。车夫挥动马鞭,马车缓缓启动,车轮滚动发出轻微的声响,向着仪欣的府邸驶去。

马车轱辘压过紫禁城外的青石板路,发出规律而沉闷的声响,将宫墙内的肃穆与压抑渐渐甩在身后。车内,富察仪欣端坐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枚光滑微凉的香囊,丝穗垂落,随着马车的行进轻轻晃动。

青黛跪坐在一旁,小心地观察着自家小姐的神色。只见仪欣眼帘微垂,长而密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

“县主……”青黛轻声开口,“可是累了?奴婢给您斟杯热茶可好?夫人定然在府中盼着好消息呢。”

仪欣闻声,缓缓抬起眼,目光落在青黛写满关切的脸庞上,那眼底的沉静化开些许,染上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疲惫。她将手中的香囊轻轻放在身旁的锦垫上,仿佛那并非什么紧要之物。

“是有些乏了。”她的声音比在宫中时松弛了些,却依旧保持着惯有的温和,“宫里规矩大,站得久了些。额娘那里……想必早已得了消息。”

青黛连忙从小巧的红泥暖炉上提起温着的茶壶,斟了一杯温度正好的碧螺春,双手奉到仪欣面前:“小姐快润润喉。宫里的消息传得快,夫人定是知道了。这是天大的喜事,夫人不知该多高兴呢。”

仪欣接过茶盏,指尖感受到瓷壁传来的温热,却没有立刻饮用。她目光转向微微晃动的车窗帘幕,透过那偶尔掀开的一角,看着外面熙攘的街市、寻常的百姓。那喧嚣的、充满烟火气的人间景象,与方才保和殿内落针可闻的威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轻轻呷了一口茶,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稍稍驱散了那萦绕不散的、来自宫廷的冷冽香气。

“高兴自是高兴的。”仪欣放下茶盏,声音轻缓,“只是往后……终究是不一样了。”

青黛闻言,心头一酸,连忙道:“县主福泽深厚,无论在哪里,定都会平安顺遂的。奴婢和墨书,一定会拼死护着小姐周全!”

仪欣转回目光,看着青黛眼中毫不作伪的忠诚与急切,唇角微微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抬手轻轻拍了拍青黛的手背:“我知道。有你们在身边,我很安心。”

她的指尖温暖,动作带着安抚的意味。青黛用力点头,还想说什么,却见仪欣已再次将目光投向了窗外,侧颜沉静,仿佛已陷入了某种更深远的思量之中。

马车继续前行,向着富察府的方向。车外是喧嚣的尘世,车内是主仆间无声的流动的信任与即将面对未知未来的微茫心绪。那枚静静躺在锦垫上的香囊,其上的丝穗随着马车的颠簸,依旧轻轻摇曳,无声地诉说着已然改变的命运轨迹。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