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排行榜推荐

第4章

杨氏有心感谢自己生产时妯娌的陪伴,也感激兄长帮忙收稻子,所以不惜银钱丰盛的置办席面。

席间杨建冬多次感谢二哥帮忙收稻子,杨建林臊得恨不能钻桌底下去。

兄弟四个如今不搭伙农忙的原因就是闵氏嫌弃老四家没有劳力,大闹一场才散的伙,另外兄弟三个是想一起农忙,顾着大哥面子才作罢。兄弟间没谁埋怨,是毛氏跟杨建林透露的。

闵氏挨揍好些天没出门,居然没一人觉得不对,余氏只觉得耳根子清净,日子都敞亮,村中也没闵氏交好的妇人,自是没人知道她卧床十几天。

等到闵氏起得身,才发现家里她什么东西也动不了。锁油盐的柜子钥匙在杨建林手里,装粮食的石柜子都上了锁。

杨建林是除了何青爹之外村里唯二自己当家的汉子,收的米粮足足卖了六石,得钱买了油盐,让何琴学着腌一坛子泡菜,也有模有样的好吃。

还得交一百五十文的秋税,到明年收稻子前家里要以粗粮为主。何建林丧气的想,族里除了石头家,自己算是第二穷的吧,自己只比石头家强在没欠一屁股饥荒。

老三何建秋是个老实汉子,惯常闷头做活,堂客汪氏是镇边汪家大林盘嫁过来。

汪家跟何家黄家杨家这些不同,几十年前,汪家兄弟几个主动一起来了蜀中。别人是不舍离开家乡,他家是兄弟几个出来挣活路。

因此汪家是附近村子中人丁最兴旺的,汪氏自小见的人情往来比妯娌们多,心思也比妯娌们活络,虽有些小心思,大面上挑不出毛病,她跟杨氏也真心要好,妯娌俩一个院子住着好得倒像两姐妹。

汪氏在饭桌上提了个意见:“老四家这几年肯定都是劳力不够,家里这么些地也丢不开手开荒,幺娘山和二连山那边还有好多地能开出来,要不先下手往后怕就被旁人开了。如今我们家家都有好些地,不如从曲江河对岸引几个佃户来种,我们自家只管开荒就好。”

“那咱不成地主老爷了吗?”何建冬一脸不可思议,自己想的是等儿子们长大就有帮手,完全没想过从外头找帮手回来。

方圆十几里没人见过地主佃户,祖宗从湖省迁来,这边就是地广人稀,只愁地多无人种,不愁无地可种。

直到今天还有好些几十年前种庄稼的熟地没开出来,只要不懒,地有的是。地主这词还是曾祖讲古传下来的。

曲江河对岸却不一样,河这边地势平缓只一座座小丘陵点缀,对岸却兀立成片大山。

据说他们的老祖宗选那片是被来时路上赤地千里吓到,生怕再生人祸,山中总归能挖洞凿坑的躲一躲。当时抱那想法的不在少数,因此曲江河对岸其实人丁兴旺家族众多。

过得十来年也没见人祸,官府承诺的免丁税和永不加赋也切切实实做到,这些人想去对岸找地盘再也找不到,各处都被占完。

倘若有外人要开何家大堰周边的山地,不仅何家大堰的人不干,杨家沟黄家湾的人都不答应,今天敢占何家大堰明天就敢占黄家湾。再后来官府登记开荒亩数,给各家族划分荒山,写成地契,就再没变数。

曲江河对岸的人终究是被困在山里繁衍生息,人越来越多,地就越来越不够。山坡上都被稀稀拉拉种上玉米红薯,屁股大的土壤都要点两棵玉米。穷,就是曲江河对岸的代称。

何德勤琢磨半晌,拍了板:“水田自家耕种,旱地收了玉米和红薯陆续佃出去,过完中秋我去逛赵家集放点风声出去,若有人来佃,就先可老四家的地佃出去。”

按说曲江河对岸闵氏最熟悉,但都默契绕过闵氏,何建林也没提闵氏,而是说;“爹,我家的地先不佃,自家能种过来。”

老三老四还有不解,何建春一家是知道的,老大家无存粮,只能自己挣命攒家资。

何建春问何德勤:“要不要跟大伯打声招呼,进来佃户村子里会来外人,少不得要添麻烦。”

“不仅要打招呼,还要一起来做这事。村里地多的人家不少,咱自家佃地出去专心开荒是占便宜,得看别人家有没有想法也好一起开荒。村里都是自家人,你们的叔伯兄弟我的侄儿们,哪好自己家把肉全吃进肚。”

一家人又商量几句散了席,约定中秋去老宅一起过。妯娌们一起收拾残局,孩子们聚在一起抽陀螺。

何苗听长辈商量事听得津津有味,何琴只是漠然坐一旁跟与世隔绝一般,往日最跳的大齐和最混蛋的三文子竟没惹事,往回这种场合这兄弟二人早就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中秋前家家都忙着摘棉桃晒棉花,活不重,只是繁琐。何苗剥棉花剥得十根手指黑绿,此时村中大部分女眷手都差不多模样。

这日闵氏娘家妈带着闵氏小弟找到何家大堰。眼看中秋节了也没见闵氏去赶赵家集,收了水稻也不知给家里送来,闵氏娘坐不住直接找上门来。

何苗在菜地摘快罢园的豇豆,远远就见一颧骨高耸身穿蓝布短衫的老妇挎个篮子,带着一个十七八岁个子矮小的少年走来,走近才见得是闵氏,毕竟是何琴外婆,何苗也打招呼喊了声闵外婆。

闵氏娘斜眼看到穿一身褐色短卦蓝布裤的何苗,嗓子眼儿里憋出一声“嗯”,谁家姑娘家常穿不打补丁的新衣服?这何老二家,果然是不会过日子。

看到何琴外婆进了大伯家院子,何苗豇豆也不摘了,叮叮咚咚跑回家听墙角。闵氏娘好些年没上过大伯家门,眼瞅中秋快到上门不知道什么意思,闵氏最近风平浪静,何苗也隐约有些猜测。

“闵大丫!你死屋里孵蛋呢?老娘肠子都快饿断了,你倒是吃饱喝足过起日子!”

果然闵氏是得她娘真传的好闺女,这满嘴喷粪倒是一脉相传。

闵氏在床上卧着发楞,家里哪也用不上她,灶下的活何琴接手了,鸡鸭猪本身就是何琴在管,何建林带两个儿子摘棉桃回来闵氏也赌气不去剥,爷儿几个就跟家里没这人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每顿饭何琴倒会给她留一碗。除去心里憋闷,这日子活像地主婆。

听到自己娘的声音,闵氏先是一喜,转而浑身哆嗦,说好收完稻子给娘家一贯钱让小弟灶灰儿说亲,还许诺了灶灰儿的大白米,如今这个状况,自己再拿不出,如何跟自己娘交待?

何琴听到声音灶间出来,喊了外婆舅舅,站在旁边一言不发,也不倒水让座。这冷漠的态度无疑是对闵氏娘的挑衅,不满的安排何琴:“你去给我舀碗水来喝,走这老远路喉咙都干裂口。煮点白米饭再多炒几个鸡蛋,炒得香香的,你小舅爱吃。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