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排行榜推荐

第2章

小摊在悦来茶馆对面支棱起来后,我的世界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最初几天,生意谈不上红火,但总能卖出去一些。香煎兔肉和野菜蛋饼因为价格相对实惠,最受欢迎。那罐果酱,许是价格偏高,问的人多,买的人少,但我并不着急。

我醉翁之意不在酒。

摊位的位置极好,正对茶馆大门,又略偏于一隅,既不引人过分注目,又能清晰地听到茶馆里飘出的声浪和门口歇脚之人的闲聊。

我的耳朵像雷达,全天候扫描着涌入的信息。

“张记布行的东家续弦了,娶的是县丞夫人的远房表妹…”

“漕帮三当家上个月纳第四房小妾,摆酒席时跟盐帮的人差点打起来,还是县尉大人调停的…”

“城东老槐树底下贴了海捕文书,说是北边流窜过来的江洋大盗,悬赏五十两呢!”

“顾家老夫人下月初六做六十大寿,听说光采买就花了这个数…”有人神秘地比划着手指,“县里有头有脸的都收到帖子了。”

信息庞杂,泥沙俱下。从东家长西家短,到帮派纷争,再到官府动向和豪门秘辛…我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再在脑海中分门别类,筛选出可能与自己相关的部分。

顾家的消息出现的频率不低。这个河源县的庞然大物,其一举一动似乎都牵扯着许多人的神经。寿宴的筹备、各房之间的微妙较量、与官府的联系…碎片逐渐拼凑,让我对这个潜在的“剧情相关方”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一个枝繁叶茂、底蕴深厚,但也并非铁板一块的地方豪族。

我也开始留意那些谈论“北边”、“流民”、“匪患”的消息。乱世将至的传言似乎并非空穴来风,这让底层百姓的生活更添一层隐忧,粮价肉眼可见地缓慢上涨。

偶尔,我也会主动搭话。

看到面生的、带着外地口音的行商或旅人,我会递上一块试吃的饼子,状似随意地问:“大哥打哪儿来?路上还太平吗?”

大多时候能得到些零碎回复。

“从邻县过来,路上倒是没事,就是关卡查得严了些。”

“北边旱得厉害,地里颗粒无收,逃难的人多啊…”

“听说西面山里不太平,有伙强人占了道…”

这些信息互相印证,让我对周边局势有了更清晰的判断——动荡正在蔓延,只是尚未完全波及到这个相对偏远的青石镇。

【通过市井渠道持续获取有效信息(23条),信息网络初步建立,奖励积分:50点。】

【对当前地域局势形成基础认知,生存风险评估能力提升,奖励积分:30点。】

积分稳定增长,缓慢却踏实。

生意上也渐有起色。因为我用料实在(自家的猎物和山货),手艺又有技能加持,味道比镇上其他小摊要好些,渐渐有了回头客。

“晚娘子,今儿兔肉还有没?给我留一份!”

“小娘子,这酱还有么?我家那口子就着你这酱能吃三个馍!”

甚至悦来茶馆的伙计,有时也会偷偷跑来买一份兔肉当下酒菜。作为回报,他会低声告诉我一些茶馆里听来的、更隐秘的闲话。

“昨儿个县衙的钱师爷来了,跟人喝酒时提了一嘴,说顾家好像托人在京里寻什么老参,给老太太贺寿…”

“码头刘老大前儿个喝多了,嚷嚷着说顾家三少爷秋闱那事…嘿嘿,有水份…”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价值更高。

我也在不断调整我的“商品”。野菜蛋饼根据反馈调整了咸度,更受欢迎。我发现镇上的孩子对甜味果酱很感兴趣,但嫌贵,于是尝试用更便宜的野果熬制了浓度低一些、价格也更亲民的果浆,用小竹筒装着卖,果然销量上去了。

【成功优化商品结构,提升商业效益,奖励积分:15点。】

【获得稳定客户群(小规模),社会融入度提升,奖励积分:20点。】

生活似乎步入了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轨道。每天都有新的信息涌入,每天都有微小的进步。积分重新攒到了两百多点,虽然距离下一个大目标还很远,但方向明确。

然而,那股被窥视的感觉,并未完全消失。

有时,在收摊回家的路上,暮色四合,行人稀少,我会突然感到脊背一阵莫名的寒意,仿佛有看不见的眼睛在黑暗中注视。

猛地回头,却只有空荡荡的街道和摇曳的树影。

是错觉?还是那股“能量波动”的源头并未远离?

系统再也没有发出类似的警告,但我心中的警惕从未放松。我甚至开始下意识地留意那些看起来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人或事——比如穿着过于干净的外乡人、举止奇特的行商、甚至某些动物不寻常的行为。

但一无所获。

直到这天下午。

生意清淡,我正低头整理着篮子里没卖完的饼子,忽然感觉摊位前光线一暗。

抬头,看到一个穿着灰色短打、风尘仆仆的汉子站在面前。他约莫三十上下,面容普通,皮肤粗糙,像是常在外奔波的人。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沉静,看人时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审视。

他的目光扫过我摊子上的食物,最后落在我脸上。

“姑娘,这饼子怎么卖?”他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点难以分辨地域的口音。

“两文钱一个。”我答道,心里却莫名一紧。这人…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

“来两个。”他掏出四文铜钱,放在摊上,手指关节粗大,带着伤疤。

我包好饼子递给他。他接过,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咬了一口,慢慢嚼着,目光似无意地扫过对面的悦来茶馆。

“生意不错?”他像是随口闲聊。

“还行,糊口而已。”我谨慎地回答。

“听口音,姑娘不是本地人?”他又问。

来了。又是打探来历的。

我心里警铃微作,面上却不动声色:“老家遭了灾,逃难过来的。”

“哦。”他点点头,没再多问,三两口吃完饼子,抹了抹嘴,“饼子味道不错。”

说完,他转身就走,汇入人流,很快消失不见。

整个过程平淡无奇,就像一个普通的过路客。

但我却站在原地,后背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的眼神,他的问题,尤其是他最后那句看似随口的夸奖…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违和感。

那不是普通行脚商人或农户该有的气质。更不是顾家管事那种带着优越感的审视。

那是一种…冰冷的、专业的打量。

【检测到短暂接触目标,个体特征分析:具有较高警惕性及反侦察意识,身份存疑。建议宿主提高戒备。】

系统的提示音证实了我的直觉。

这个人,绝不是普通路人。

他是谁?顾家派来的?还是…别的什么势力?

他注意到我了?是因为我的小摊,还是…别的什么?

刚刚有所舒展的心弦,瞬间再次绷紧。

市井之中,藏龙卧虎,也可能藏污纳垢。

我的信息渠道,似乎也引来了意想不到的注意。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