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亲子家教小说,作者张振鹏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小说的主角孟子孟母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总字数达到113358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精彩的小说!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4.5. 老舍之母马氏:做孩子“真正的老师”
有人说,父母在儿童的气质中,奠定了最初几块基石。教育始于母亲的膝下,孩子耳闻一言一行,均影响他性格的形成。可见,父母教育子女,不仅仅需要语言勉励,行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人父母者,应该像老舍的母亲那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教育下一代。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先后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等。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写了《龙须沟》、《茶馆》等30多个剧本,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北京市人民政府曾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艰难中供儿子读书
1899年2月,老舍出生在北京西城护国寺附近的一个贫民家里,老舍是个土生土长于北京的苦孩子。对于悲惨的童年生活,老舍在他《昔年》的诗中写道:“我昔生忧患,愁长记忆新:童年习冻饿,壮岁饱酸辛。”正是他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老舍的父亲舒永寿是个穷苦的旗兵,在八旗中属于正红旗,在皇城充当一名护兵,每月领三两银子。老舍出生的第二天就是农历“立春”,父亲给他取名为“舒庆春”,就是盼望这孩子像春天一样欣欣向荣,能给家里带来幸福。
但是,春天没有盼来,灾难和困苦却接踵而至。1900年8月,老舍一岁半的时候,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老舍的父亲在正阳门与伙伴们一起,挎着生锈的腰刀同实力雄厚的八国联军展开巷战,最后,被敌人的燃烧弹活活烧死了。
八国联军进城后,大肆烧杀掠夺,老舍失去了父亲,连自己也险些丧命。从老舍懂事时起,常听母亲讲这段往事。侵略者凶狠残暴的罪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年轻时就收集了八国联军的侵华史料和义和团起义史料,解放后创作了反映义和团的话剧《神拳》。
老舍的母亲姓马,是正黄旗的满族人,幼年在农村劳动,养成勤劳的习惯,诚实的性格,身体也相当结实。父亲死后,全家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身上。他们兄弟姊妹五六人,全靠母亲一双手——母亲为富户人家缝补、浆洗、裁剪衣裳。老舍在文章中回忆母亲的手,母亲的手始终是鲜红微肿的。
老舍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大姐和二姐已经出嫁,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官府发给寡妇的钱每月只有一两五钱银子,远远不够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刚强的母亲咬紧牙关,拼命地给别人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
老舍的一家,祖祖辈辈全是文盲,他的哥哥姐姐也从没念过书。母亲不忍心让老舍也像祖辈一样,一辈子连字也不识。在老舍7岁那年,要强的母亲省吃俭用,把老舍送进了私塾,而后又上了小学。就这样,老舍成了舒家乃至姥姥家里一个识字的孩子。
幼小的老舍非常懂事,他知道能念书很不容易,所以,读书非常很刻苦。他从像一般八旗子弟一样,爱玩鸟、养鸽子、养鱼、放风筝、斗蝈蝈等,而是钻到书里去,书就是他童年的乐园。幼年的老舍就偏爱文学,能背诵许多古文和诗词,擅长作文和演说,在同学中学习成绩拔尖。
学校里有很多纨绔子弟,看到老舍衣着破烂,就处处为难他,看不起他。老舍没因此而自卑,他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有眼泪往肚里流。老舍从来不在衣着饮食上有什么要求,他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咬着牙发愤读书。
小学毕业后,老舍考入了北京市第三中学,只上了半年,他又偷偷地考了北京师范学校。因为师范学校的一切费用,包括制服、饮食、书籍,都由学校供给,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考上师范之后,他才高兴地把消息告诉母亲。
可是入学,要交10元的保证金。这些钱在这个贫穷的家庭里无疑是一笔巨款,母亲犯了半个月的难,终于把这笔“巨款”筹到手,母亲含泪把老舍送出门去。母亲这样不辞劳苦,只为儿子能有出息。
经过5年的刻苦学习,1918年,19岁的老舍以优异的成绩在师范毕业了。这一次,老舍很幸运,他被教育部门派到京城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了。这件事对这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据老舍晚年的回忆,那天“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你可以歇歇了。’”母亲的回答是一串串的眼泪。
老舍没有忘记母亲当供自己上学的艰辛日子,没有辜负母亲的辛勤抚育,他为母亲那样受苦受累的人民大众发愤写作。母亲在晚年一定感到欣慰,因为她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小儿子已担任大学教授了,并创作了大量长短篇小说,成了闻名中外的著名作家。
教子点睛:
母亲的辛劳儿子看在了眼里,正因为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老舍才更加努力用功读书,他的胸中满怀对母亲的感恩和敬意。反观现在的孩子,学习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父母成了逼迫他们上学的“魔鬼”,不但没有感恩的念头,还恨父母不让自己多玩会儿。父母应该适时地让孩子懂得做父母的辛劳,相信孩子一定再也不会认为上学是给别人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