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备受好评的历史古代小说——《国舅难当,这一世我只想躺平》!本书以江琰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不爱爬山的猪”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经更新152835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国舅难当,这一世我只想躺平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苏晚意看着张小姐狼狈的背影,忍不住掩口轻笑。
抬眼看向江琰,眼中波光流转,带着几分嗔怪,更多的是笑意:
“江琰哥哥,没想到你这张嘴竟如此……”
江琰见她笑靥如花,心情也大好,凑近些低声道:
“我这嘴怎么了?光是这一会儿的功夫,可是替你赶走了两只恼人的苍蝇。看来我家晚意才貌双全,总是惹人肖想,也确是事实呀。”
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调侃和宠溺。
苏晚意顿时羞得连耳根都红了,轻捶了他一下:
“你…你胡说什么呢!”
心里却甜丝丝的。
两人又逛了一会儿,看天色已晚,江琰便体贴地送苏晚意回府。
将她安全送回苏府门口,江琰温声道:“今日游湖逛街,很是愉快。晚意,谢谢你。”
苏晚意抬眸飞快地看了他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声音细软却清晰:
“晚意也很开心。江琰哥哥……路上小心。”
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门内,江琰嘴角的笑意久久未散。
他知道,今日之后,他在苏晚意心中的分量,已然不同。
而这,正是他想要的开始。
同一时间,马三公子正大晚上的还被按在凳子上。
两个小厮死死的按住他,一旁左右两边还有两个拿着棍子的小厮。
头顶他爹马知府气急败坏的声音清晰传入耳中:
“打,狠狠地打,我不说停谁都不准停下,给我打死这个混账。”
次日,江琰并未外出,而是在客栈房中闭门读书,温习功课。
二婶王氏则被知府夫人请去,直至下午方回。
五月十四,苏晚意及笄之日。
王氏一早便带着盛装打扮的江琰再次来到苏府。
今日苏府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江琰作为已有婚约在身的未来夫婿,被安排在视野颇佳的外厅观礼。
他看着苏晚意在庄严的仪式中,一次次更换发钗礼服,完成从女孩到少女的蜕变,最后容光焕发,仪态万方地向宾客行礼,心中充满了感动与自豪。
观礼时,他注意到有两位衣着华贵、气质不俗的夫人,目光不时落在他身上,低声交谈着什么,眼神中带着审视与好奇。
江琰并未多想,只以为是苏家的哪位亲戚女眷,便微微颔首示礼。
及笄礼成,王氏带着江琰向苏家长辈再次道贺。
江琰也适时送上了一份早已备好的贺礼——
一方上好的古端砚,寓意“静心如意,翰墨留香”,既雅致又贴合及笄之喜,显是用了心思。
苏晚意接过时,眼中满是惊喜和羞涩。
事后,江琰才从二婶王氏处得知,那两位一直打量他的夫人,原来是苏晚意已故母亲的两位嫂嫂,也就是晚意的舅母。
她们今日特来观礼,想必也是存了替外甥女相看未来夫婿的心思。
及笄礼毕,返回客栈,才发现二叔江尚儒已然赶到。
五月十六,宜纳采问名。
忠勇侯府二爷、苏州知府江尚儒夫妇,带着侄儿江琰,以及官媒。
浩浩荡荡抬着数几十口扎着红绸的聘礼箱笼的队伍,一路鼓乐喧天,在杭州城百姓艳羡的目光中,再次来到了苏府大门前。
此番景象,比前两次拜访更为隆重。
苏府中门洞开,苏伯庸、苏仲平兄弟俩亲自带一众家族子弟在门前迎候,礼数周到至极。
双方见礼后进入正厅,厅堂早已布置得喜庆而庄严。
媒婆上前,满面红光,说着“珠联璧合,天作之合”等一系列吉祥话,正式呈上大红烫金的礼书和厚厚的聘礼清单。
苏老爷子接过,与儿子们一同细细看了。
只见礼单上所列,除了前日王氏查验过的那些,又增添了许多名贵药材、珍稀皮货、以及特意为苏晚意添置的几套京中最时兴的头面首饰和料子。
可谓极尽丰厚,将侯府的诚意与重视体现得淋漓尽致。
苏家父子三人交换着满意的眼神,苏老爷子抚须大笑,声若洪钟:
“好!好!江侯爷太客气了!琰哥儿英姿勃发,知礼上进,老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门亲事,我苏家自是万分满意的!”
接下来,便是交换庚帖,由媒婆郑重收好,拿去合八字。
随后,双方家长开始商议后续流程。
江尚儒拱手道:
“苏世伯,伯庸兄,仲平兄,本应按照六礼,一步步郑重操办。只是眼下琰儿已过院试,接下来八月便是乡试之期,时间紧迫,需得尽快返京闭门苦读,不敢有丝毫懈怠。而小侄身为地方官,公务缠身,此番告假已是极限,实在难以频繁往返于苏杭之间。”
苏老爷子闻言,深表理解:
“贤侄所言极是!科举乃是大事,关乎琰哥儿前程,万万耽误不得。尚儒你身为知府,责任重大,亦不可久离辖地。”
江尚儒接着道:
“因此,我们江家有个不情之请。后续的问名、纳吉、纳征等环节,若无需双方长辈必须当面之事,可否由两家管事携书信及礼单,通过官媒往来。如此一来,既不误礼数,亦不耽误琰儿功课与地方公务。待到亲迎之时,咱们两家再做打算。”
苏伯庸与苏仲平相视一眼,皆点头称善。
苏伯庸道:“此议甚好,既周全又务实。一切当以琰哥儿前程为重。”
于是,双方又商议起初步的婚期。
江尚儒道:
“若琰儿乡试得中,明年二月便参加会试,会试放榜后,三月便是殿试。殿试之后,无论结果如何,大事已定。不若便将婚期初步定在明年四月。若天佑江琰,能金榜题名,便是双喜临门。即便稍有波折,乡试不中。隔一年成亲,也是常理。”
这个提议合情合理,既给予了江琰充分的备考和考试时间,也预留了足够的准备空间,且寓意美好。
苏家众人自然无不同意。
“汴京离杭州相距千里,尤其江家一门都身处要职,来往奔波一次也实属不易,我们苏家并非不通明理之人。再者苏家身为皇商,京中亦有许多产业、人际往来需要打点。本打算让我这长孙去京驻守两年。”
苏老爷子道:
“但考虑到晚意婚事,这几日他们兄弟二人便商议,将京中的产业交给仲平去打理,明年过了正月便出发。届时,晚意也会同去,便在京中待嫁即可。临近婚期本就事情繁多,咱们两家就不必两地来回折腾了。”
江尚儒大喜:“那自是再好不过。请世伯放心,届时江家必定风光大办,不会委屈了晚意。”
两家又是一阵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