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沈砚的故事,看点十足。《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这本连载历史古代小说已经写了129092字,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离开太极宫时,午后的阳光已褪去了正午的炽烈,透过朱红宫墙的缝隙,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内侍将沈砚送至宫门外,笑着叮嘱:“沈大人,明日卯时需到秘书省报到,届时会有主事官为您安排差事,可莫要迟到。”
“多谢公公提醒,下官记下了。”沈砚拱手道谢,目送内侍返回宫中,才转身朝着长乐坊府的方向走去。如今他已授八品著作郎,虽只是小官,却也算正式踏入了大唐仕途,再以“草民”自居便不合时宜了。
回到长乐坊府时,李丽质早已在府门前等候。见他回来,她快步上前,眼中满是关切:“沈大人,今日在宫中一切顺利吗?父亲授了您什么官职?”她刻意加重了“沈大人”三个字,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嘴角却藏不住笑意。
沈砚被她逗得一笑,拱手作揖,故意摆出官员的姿态:“回公主殿下,陛下授下官八品著作郎,命下官明日起入秘书省任职。今日能得陛下赏识,多赖殿下引荐之功,下官在此谢过殿下。”
“你倒不必谢我,”李丽质笑着避开他的行礼,“这都是你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不过……著作郎虽品级不高,却能日日与典籍为伴,对你这样的读书人来说,倒也是个好去处。”
两人并肩走进府中,穿过栽满海棠的庭院,花瓣随风飘落,落在李丽质的发间。沈砚看着她灵动的侧脸,心中忽然生出几分异样的情愫,连忙移开目光,装作欣赏庭院中的景致。
回到东厢房,侍女早已备好茶水。李丽质坐在桌旁,拿起沈砚昨日完善的水车图纸,仔细翻看:“明日你便要去秘书省任职,推广水车的事,工部那边我会帮你多留意。若是有什么需要协调的,你也不必客气,只管跟我说。”
“多谢殿下体谅。”沈砚心中一暖,“不过下官已在图纸后附了详细的制作与推广章程,工部的官员皆是能臣,想来无需下官过多费心。倒是殿下,近日为了水车的事劳心劳力,也该多歇息才是。”
李丽质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恢复了温和的神色:“你倒是会关心人。不过我身为皇家子女,能为百姓做些实事,心中也欢喜。对了,明日你去秘书省报到,需穿官服,我已让人给你准备好了,稍后让侍女送到你房里。”
沈砚连忙道谢,心中越发觉得李丽质细心周到。两人又聊了些朝堂趣事,从房玄龄的严谨细致,到杜如晦的果断睿智,李丽质讲得生动有趣,沈砚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
“时辰不早了,我该回内院了。”李丽质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忽然回头看向沈砚,“沈大人,明日是你第一次上朝,若是紧张,不妨在心里多默念几遍要奏报的内容,父亲和大臣们都很和善,不会为难你的。”
沈砚心中一动,点头道:“多谢殿下提醒,下官记住了。”
待李丽质离开后,沈砚靠在椅上,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今日的种种。从一个流落街头的流民,到如今的八品官员,不过短短数日,命运的转折如此之快,而这一切,都与眼前这位温婉聪慧的公主密不可分。他知道,自己对李丽质的好感已远超普通的感激,只是两人身份悬殊,这份情愫,或许只能深埋心底。
第二日清晨,沈砚换上崭新的八品官服,深蓝色的袍服上绣着淡淡的祥云纹,腰间系着乌角带,虽不奢华,却也显得庄重得体。他对着铜镜整理好衣冠,便带着侍从朝着秘书省走去。
秘书省位于皇城东侧,与门下省、中书省相邻。沈砚抵达时,主事官早已在门口等候。主事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姓王,待人温和,见沈砚前来,连忙上前拱手:“沈大人,老夫已在此等候多时。陛下昨日特意叮嘱,要老夫好生照料沈大人,您随老夫来吧,我带您去熟悉一下署内的差事。”
沈砚跟着王主事走进秘书省,署内庭院清幽,廊下挂满了晾晒的典籍。王主事将他带到一间靠窗的书房,笑着说:“沈大人,今后您便在此办公,主要负责整理前朝的史书典籍,若是有需要修订的地方,可先列出条目,再与老夫商议。”
“多谢王主事。”沈砚拱手道谢,看着书房内堆满的竹简与绢册,心中生出几分敬畏——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能亲手整理它们,对他这个现代考古系教授来说,无疑是一种幸运。
接下来的几日,沈砚便在秘书省安心任职。他每日整理典籍,修订史书,凭借扎实的历史知识与严谨的态度,很快便得到了王主事与同僚的认可。闲暇时,他也会去工部询问水车的制作进度,得知第一架水车已在皇家田庄安装完毕,只待试水,心中十分欣慰。
这日傍晚,沈砚处理完公务,正准备返回长乐坊府,却在皇城门外遇到了李丽质的侍女。侍女递给他一个锦盒,笑着说:“沈大人,这是公主殿下让奴婢交给您的,殿下说,您近日忙于公务,恐是无暇顾及饮食,特意让厨娘做了些糕点,让您带回府中当宵夜。”
沈砚接过锦盒,入手温热,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枚精致的荷花酥,还带着淡淡的香气。他心中一暖,对着侍女道:“有劳姑娘转告殿下,多谢殿下关心,下官感激不尽。”
回到长乐坊府时,已是月上中天。沈砚提着锦盒,沿着庭院中的石子路往房间走,忽然看到湖心亭中有一道熟悉的身影。他走近一看,正是李丽质,她正独自坐在亭中,望着湖面的月影,神色有些落寞。
“殿下,夜深露重,您怎么还在此处?”沈砚走上前,轻声问道。
李丽质回过头,看到是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露出笑容:“是沈大人啊,我只是觉得今夜月色甚好,想在此处多待一会儿。你刚从秘书省回来?”
“嗯,今日整理典籍多耽搁了些时辰。”沈砚在她对面坐下,将锦盒放在石桌上,“多谢殿下的荷花酥,味道极好。”
李丽质笑着点头,目光又转向湖面:“其实……我今日心绪有些不宁。方才接到宫中消息,说突厥近日又在边境异动,父亲为此事愁眉不展,几位将军也在商议是否要派兵驻守。”
沈砚心中一凛,他知道贞观六年的突厥虽已不如往日强盛,但仍时常袭扰大唐边境,成为朝廷的心头之患。他沉吟道:“殿下不必过于担忧,陛下雄才大略,又有李靖、李绩等名将辅佐,定能妥善应对。况且突厥内部矛盾重重,未必敢真的与大唐开战。”
李丽质抬起头,眼中带着几分赞许:“你说得有道理,只是我一想到边境的百姓可能会遭受战乱之苦,心中便有些难受。我虽为公主,却只能在府中坐观,什么也做不了。”
“殿下此言差矣。”沈砚看着她,语气诚恳,“殿下心怀百姓,为边境之事忧心,这份心意便已难能可贵。况且殿下之前助力推广水车,日后定能为百姓做更多实事,这并非‘什么也做不了’。”
月光洒在李丽质的脸上,她的眼中泛起淡淡的泪光,却很快又被她拭去。“沈大人,谢谢你。”她轻声说道,“自你来到府中,我总能从你身上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力量,让我觉得许多难题都并非无解。”
沈砚心中一动,鼓起勇气看着她的眼睛:“殿下若是愿意,日后有什么心事,都可以与下官说。下官虽能力有限,却也愿为殿下分忧。”
李丽质迎上他的目光,两人四目相对,空气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悄然变化。湖面的月影随着水波晃动,亭中的花香与月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温柔的画卷。沈砚知道,自己对李丽质的情意,已再也无法隐藏。而李丽质眼中的羞涩与温柔,似乎也在诉说着同样的心事。
许久,李丽质才率先移开目光,轻声道:“夜深了,沈大人也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去秘书省任职。”
“好。”沈砚点头,看着李丽质起身离开的背影,心中既甜蜜又忐忑。他知道,这段跨越身份的爱恋,注定不会平坦,但只要能与李丽质并肩同行,他便愿意迎接所有的挑战。
回到房间,沈砚打开锦盒,拿起一枚荷花酥放入口中,甜美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一如他此刻的心情。他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在这盛唐闯出一番天地,用自己的能力,守护住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愫,也守护住这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