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无声告白【星辰与灰烬】》由KKisme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青春甜宠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林知夏顾承屿所吸引,目前无声告白【星辰与灰烬】这本书写了113394字,连载。
无声告白【星辰与灰烬】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学习小组的第二次活动,因实验室被临时征用,挪到了教学楼顶层的天台。
骤然从封闭的空间来到开阔之处,连空气都仿佛变得自由了几分。秋日高远的天空像一块洗净的蓝宝石,几缕薄云悠悠飘过。站在栏杆边,可以俯瞰大半个校园,红色的跑道,绿色的球场,以及远处城市起伏的天际线,都成了这幅广阔画卷的一部分。
张晴和李哲因为参加社团临时会议再次请假,天台上只剩下林知夏和顾承屿。
顾承屿似乎并未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在背风的角落找了张旧课桌,摊开习题集,很快便进入了讲解状态。他今天分析的是一道涉及复杂电磁感应与力学结合的综合题,模型抽象,过程繁琐。
“这里,注意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判断,不能单纯依赖楞次定律的‘阻碍’二字,要结合原磁场变化和回路闭合情况具体分析。”他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稳,逻辑链条清晰严密,像在搭建一座无形的、精密的思想仪器。
林知夏听得专注,努力跟上他的思路,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天台的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也吹动了她额前的碎发。在这种开阔的环境里,他清冷的声音似乎少了几分在密闭空间里的压迫感,多了一丝……属于旷野的清晰。
“所以,这一步引入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等效关系,是为了……”她指着一个推导步骤,提出自己的疑问。
顾承屿抬眼看她,日光下,他的瞳色显得比在室内浅了一些,像浸在清水里的黑曜石。“是为了避开直接计算微元受力,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回路问题,简化积分过程。”他拿起笔,在她草稿纸的空白处快速写下几个关键的矢量关系式,指尖划过纸面,发出稳定而轻微的沙沙声。“看,这样处理,整个推导会更简洁。”
他靠得近了些,林知夏能闻到他身上那股干净的、像是冬日初雪后松林的气息。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漏跳了一拍,赶紧低下头,假装全神贯注地盯着他写下的公式,耳根却悄悄漫上一丝热意。“明白了,谢谢。”她的声音比刚才更轻了些。
就在这时,天台入口的铁门发出一阵刺耳的“嘎吱”声,被人用力推开。
“嘿!这地方不错啊,视野开阔!”
一个充满活力的、带着点懒洋洋笑意的声音响起,打破了两人之间专注的学习氛围。
林知夏和顾承屿同时抬头望去。
陆星燃单手插在裤袋里,站在门口,脸上挂着那副仿佛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笑容。他今天没穿校服外套,只穿了件灰色的连帽卫衣,帽子松松地搭在脑后。他的目光在天台上扫了一圈,掠过顾承屿,最后定在林知夏身上,嘴角的弧度加深了些。
“没打扰你们吧?”他嘴上这么说着,人却已经迈着长腿走了过来,动作自然得仿佛他本就是小组的一员。他手里还拿着两瓶冒着冷气的矿泉水,自顾自地将其中一瓶放在林知夏手边的桌面上,“刚从小卖部过来,顺路,给你们带瓶水。”
冰凉的瓶身碰到林知夏的手背,让她微微一颤。她有些愕然地看着那瓶水,又看看陆星燃,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谢……谢谢。”她最终还是低声道了谢,却没有去碰那瓶水。
顾承屿的视线在陆星燃脸上停留了一瞬,眉头几不可见地蹙了一下,随即又落回自己的习题集上,语气平淡无波:“我们正在讨论问题。”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陆星燃却像是没听出他话里的逐客令,反而凑近了些,看向林知夏摊在桌上的草稿纸,上面满是顾承屿刚才写下的推导过程。“哟,这么复杂?”他挑了挑眉,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符号和公式,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好奇与不以为意的表情,“这弯弯绕绕的,多麻烦。”
他伸手,不等林知夏反应,便拿起了她手边的笔——动作自然得近乎理所当然——在草稿纸的另一块空白处,刷刷地画了起来。他画的不是标准的受力分析图,而是一种更简略、甚至有些潦草的示意图,用粗重的箭头标注着几个关键的力。
“要我说,管它什么细微方向,先看大局嘛,”陆星燃用笔尖点着他画的图,语气带着他特有的、跳脱常规的随意,“这东西转起来,总的趋势不就是会产生一个阻碍它转的力吗?抓住这个核心,直接定性分析,很多选项就能排除了,何必算得那么细?”
他的方法带着明显的“野路子”风格,不严谨,甚至有些粗暴,但不得不承认,在某些追求速度和准确性的选择题上,这种直指核心的直觉判断,有时确实能起到奇效。
顾承屿终于再次抬起头,看着陆星燃笔下那套略显混乱却意图鲜明的分析,眉头蹙得更紧了些,像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棱角分明的石子。
“方法取巧,逻辑链条不完整,适用条件模糊,容易产生误导。”他下了论断,声音比刚才冷了几分,带着属于学术严谨性的、不容置疑的权威,“竞赛考察的是思维的严密性,不是赌博式的猜测。”
陆星燃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他将笔往桌上一丢,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双手抱胸,不服气地反驳:“能快速选出正确答案不就行了?管它黑猫白猫!考试时间那么紧,哪有功夫一步步算那么细?”
“思维的严谨性是基础,投机取巧走不远。”顾承屿的声音沉静而坚定,像磐石。
“死板教条,效率低下。”陆星燃嗤笑一声,针锋相对。
两人之间,隔着一张旧课桌,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种无形的、基于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张力,在秋日天台开阔的空间里弥漫开来。风掠过,吹得习题集的纸页哗哗作响,却吹不散这无声的对峙。
林知夏夹在中间,感到一阵无措和压力。她看着纸上并存的两种思路——一种是顾承屿的严谨规整,如同精心绘制的工程图纸;一种是陆星燃的跳脱不羁,如同写意挥洒的山水画。它们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此刻却因她面前的这道题,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声音不大,却清晰地插入了两人之间凝固的空气:“顾同学的方法更稳妥,适合彻底理解物理图像和过程;陆同学的想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确实能提高解题速度。”她顿了顿,补充道,“或许……可以互相参考?”
她说完,有些忐忑地看向顾承屿,又瞥了一眼陆星燃。
顾承屿的目光落在她脸上,深邃难辨,没有赞同,也没有反驳,只是那紧蹙的眉头似乎微微松开了一丝缝隙。
陆星燃则像是得到了某种声援,脸上重新扬起那种略带得意的神色,冲顾承屿挑了挑眉,带着点幼稚的、宣告胜利般的意味。
风更大了些,吹乱了林知夏额前的碎发,也吹动了桌上摊开的书页。她站在天台的中央,左边是清冷严谨、秩序井然的理性世界,右边是炽热不羁、充满变数的自由领地。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正站在一条无形的分界线上,而这场因她而起、却又似乎与她本质无关的思维碰撞,或许,仅仅是她即将面临的、更多复杂交织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