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历史脑洞小说,那么《我和冤种兄弟在大秦搞基建》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兴奋的野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吕堃唐强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完结,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我和冤种兄弟在大秦搞基建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接上文)
吕堃蹲在地上,用树枝扒拉着那坨带着气孔的“海绵铁”,眉头拧成了疙瘩:“问题出在炉温不够稳定,还有原料配比。老魏找到的耐火砖虽好,但热风管道的衔接处还是漏风,热量跑了一半——得想办法让管道接口更严实!”
唐强蹲在他旁边,掏出个小本本(青禾帮他做的,用来记各种杂事):“我刚才问了新来的张匠师,他说以前烧窑时,会用陶土混合麻丝当‘腻子’,密封效果特别好!要不咱试试?”
“麻丝陶土?”吕堃眼睛一亮,“这法子靠谱!还有配料,铁矿石、木炭、石灰石的比例得重新调,石灰石放少了,炉渣化不开,容易堵;放多了又会影响铁的纯度……”
魏梓捡正指挥人拆裂掉的热风管道,闻言回头喊:“堃哥,要不咱把热风炉再改大点?火越旺,风越热,温度不就上去了?”
“不行不行,”吕堃摆手,“炉子太大,咱们现在的材料扛不住,容易炸炉。得一步一步来,先把小炉子的稳定性搞明白~”
接下来的日子,格物院后院天天像开了锅。唐强真的找来一堆麻丝,和着青灰色的陶土捣成泥,给管道接口“打补丁”,还让人把热风炉的燃烧室改了改,让火苗能更均匀地裹住输风管;魏梓捡则带着人给高炉“增肥”,把炉膛内壁又加厚了半尺,用新找到的耐火土一层层夯得密不透风,还在出铁口旁边加了个小“观察窗”(其实就是个陶管),能偷偷看里面的火苗颜色——张匠师说,火苗发白时温度最高,发红就差远啦!
吕堃呢,天天抱着青禾帮他整理的“实验笔记”(上面画满了各种歪歪扭扭的炉子草图和温度记录),对着原料堆算来算去。青禾就在旁边帮他递炭笔、记数据,偶尔指着笔记上的火苗图案小声问:“吕院令,您看今天的火苗比昨天白了点,是不是温度够了呀?”
“嗯!”吕堃凑到观察窗看了眼,兴奋地搓手,“差不多了!加铁矿石!这次少放半筐木炭,多掺点石灰石试试!”
魏梓捡早就摩拳擦掌等着了,大手一挥:“来喽~”
鼓风的壮汉们喊着号子推拉皮囊,热风炉“呼呼”地吐着热浪,高炉顶端冒出的烟从黑变灰,又渐渐透出点淡蓝色——这是燃烧充分的信号!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出铁口,连唐强都忘了嚼他偷偷藏的瓜子~
“开!”魏梓捡一声喊,铁钎撬开出铁口的泥塞,一道耀眼的红光“唰”地涌了出来!不是上次那种带着渣子的暗红色,而是亮晶晶的橙红色铁水,像一条小火龙,顺畅地流进铺着沙子的槽里,几乎没什么堵塞!
“成了!”张匠师激动得直拍大腿,“这铁水亮得!肯定结实!”
等铁水冷却,魏梓捡迫不及待地抡起大锤砸下去——“铛!”火星四溅,铁疙瘩只是凹了个坑,没像以前那样“咔嚓”裂成两半!
“硬的!真硬的!”魏梓捡举着带坑的铁块跑过来,像献宝似的递给吕堃,手掌被烫得通红也顾不上~
吕堃接过铁块,掂量着,又用小刀刮了刮表面,露出银灰色的光泽,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这成色,离“钢”虽然还有距离,但绝对是优质的可锻铁,打兵器、做工具都绰绰有余!
【叮!任务“改进冶铁高炉”完成度80%!奖励发放:基础电磁感应原理(简化版)~】
【系统提示:检测到优质耐火材料与稳定热风技术,额外奖励“耐高温陶管制作配方”!】
“80%?”吕堃愣了下,随即笑了——看来系统对“钢”的要求还挺高~ 不过没关系,这已经足够惊艳那些铁官老爷们啦!
果然,没等他们主动推广,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飞进了少府。那天,几个穿着官服的铁官老爷趾高气扬地来“视察”,看到那堆亮晶晶的铁块,又亲眼见小高炉流出顺畅的铁水,脸上的不屑慢慢变成了震惊,最后竟主动拉着吕堃讨教:“吕院令,这……这热风炉的法子,能不能……给咱们官营高炉也换换?”
唐强在旁边嘿嘿直笑,凑到吕堃耳边:“看,我说啥来着?有了真家伙,不用咱求他们~”
吕堃看着眼前这一幕,又看了看远处正在给新陶管做记号的青禾,还有扛着大锤跟工匠们比划的魏梓捡,心里忽然暖暖的。
虽然离系统的目标还远,虽然每天都在跟泥巴、炭火、铁疙瘩打交道,累得像条狗,但看着这些歪歪扭扭的发明一点点成形,看着身边这群人因为一点小成功就笑得像孩子……好像,这“手搓科技树”的日子,也没那么难熬嘛~
至于那个“基础电磁感应原理”?吕堃挠了挠头,看着院子里随风转动的风车(魏梓捡闲得没事做的小玩意儿),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或许,可以先从“电”的老大哥“磁”开始琢磨起?比如,整个“指南针”玩玩?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