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秦:签到武将系统我靠变法开疆》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赢余的故事,看点十足。《大秦:签到武将系统我靠变法开疆》这本连载历史脑洞小说已经写了200613字,喜欢看历史脑洞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大秦:签到武将系统我靠变法开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明年春收的成败,关系到与匈奴左贤王一战的胜负。
这些种子,绝不能动!
“遵命!”
“主公,还有一事。
昨日,丞相李斯托张苍送来一封信,说朝中近日有大臣联名上书,反对新政!”
“其中有不少儒生,甚至还有军中将领!”
“蒙家、王家也都牵涉其中!”
“李斯是想提醒主公多加小心,近期最好低调行事,免得被反对新政的人抓到把柄。”
张太岳递上一个木盒,盒中放着一张宣纸。
赢余展开一看,冷哼一声。
儒生、勋贵,如今跳出来反对新政,他早有预料。
这些人本就是秦法的受益者,新政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自然会拼命阻挠。
“父皇如何表态?”
“陛下坑杀了三千方士,外加千余名腐儒,同时宣布新的军功制只限于主公封地,不在军中推行,这才平息了众怒。”
“呵,老头子果然够狠!”
军中将领倒也罢了,那些儒生竟敢在秦始皇面前叫嚣,简直找死!
不过,因为赢余的缘故,焚书坑儒提前爆发,且坑杀的儒生数量更多。
但在赢余看来,始皇帝还是手软了!
杀得不够多!
这群读死书的腐儒,杀得越多,震慑才越强!
凡是反对新政的儒家学子,无论是否出仕,都该杀!
“军中确实棘手,看来我得帮老头子一把。”
儒生好对付,真正麻烦的是那些军中勋贵!
他们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有的是能征善战的名将,国之栋梁!
更何况,这些家族势力庞大,人脉深厚。
历史上,正是赵高对勋贵大开杀戒,导致秦军战力大损,连陈胜吴广这群农民起义都挡不住!
所以,即便是秦始皇,面对诸将联名上书,也不得不退让。
不过,赢余早已有了应对之策。
“那些军中权贵世代占据要职,手握重权。
要铲除他们,必须训练一支更精锐的军队,培养只听命于我、全力支持新政的将领,逐步取代旧势力!”
赢余眸中闪过一丝锋芒。
他急于与左贤王部决战,不仅是为了开疆拓土,更要让秦始皇亲眼见证,自己麾下将领完全不输朝中大将。
在新军功制度的激励下,大秦将士的战斗力非但未减,反而愈加勇猛!
因为原有的军功制早已弊端丛生——
贵族子弟仗着身强体壮、通晓兵法,总能抢占最多的战功。
后来为防止杀良冒功,改为按胜仗 ** ,这些权贵子弟更是躲在后方坐享其成:败了推卸责任,胜了独揽功劳。
何其不公!
普通士卒浴血奋战,功劳却被权贵子弟尽数吞没,士气怎能不低落?
而赢余推行的新军功制,绝对公平公正。
必将彻底激发将士们的斗志!!
只要他麾下军队在战场大放异彩,就能将胜利归功于新制度。
届时,秦始皇便有了在全军推行新政的理由。
顺势用自己的人马替换军中权贵,也就水到渠成!
只要明年开春打一场漂亮仗,赢余就等亲手给秦始皇递上了刀。
那些军中权贵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
赢余不禁期盼春天早日来临。
“张太岳,领地的民生你还要多费心。
现在尚未到最冷时节,你把部分日常事务交给我的贴身侍女处理,腾出时间多与云长巡查,看看百姓是否缺衣少食。”
“遵命!”
张太岳瞥了眼正在为赢余捏肩浅笑的武曌,满脸狐疑地退下。
“主公,他分明瞧不起我。”
“呵,曌儿,女儿身被人小看也寻常。”
“哼!主公且看着,我定要证明自己!”
武曌眼中燃起斗志。
赢余见状嘴角微扬——她越能干,自己就能越清闲。
咸阳。
巍巍宫阙。
秦始皇命人搜寻出反对新政的奏章。
那些竹简堆积如山,几乎填满了整个殿堂。
“赵高,把这些人的名字都给朕记下。”
始皇帝神色冷峻,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
“遵命!”
赵高跪伏于地,一边翻阅竹简,一边暗中观察始皇帝的神情。
迟疑良久,他终于按捺不住,上前进言:”陛下,朝中大臣、军中将领皆反对新政,可见新政确实不得民心。
大秦初灭六国,人心未定,若强行推行新政,恐怕……”
赵高面露忧色,仿佛真心为国。
可心底却清楚,反对新政就是在针对赢余。
此刻的赢余,已然站在了勋贵与儒生的对立面。
他要再添一把柴!
“哼!”
秦始皇目光微寒。
“记完名字,把这些竹简统统烧掉!”
新政遭反对,本在他与赢余预料之中。
这些奏章,他一份都不想看。
“陛下,听闻长公子扶苏也上书反对新政,他的奏章也要烧吗?”
赵高故意提及扶苏,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
扶苏近来动作频频,正合他意。
让扶苏领着儒生与勋贵去和赢余相争,无论谁胜谁败,都将两败俱伤。
而他赵高与公子胡亥,只需坐收渔利!
“烧!”
始皇帝的声音铿锵有力。
可那威严的目光深处,却闪过一丝疲惫。
军中将领、儒生们的反对,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但扶苏——他的长子,竟也站在新政的对立面。
始皇帝心中郁结,怒意渐生。
往日扶苏亲近儒生,念其性情仁弱,他并未苛责。
即便扶苏主张分封制,也不过是政见分歧,尚可容忍。
可如今,新政于国有利,扶苏身为皇子,不思为国谋利,反被儒生与勋贵利用。
简直愚蠢至极!
“命扶苏闭门思过半年,不得与外臣往来。”
始皇帝冷声下令。
皇帝对长子扶苏的表现极为不满。
虽然扶苏是自己的血脉,但他仍然下令严禁其与朝中大臣往来,以免再被勋贵儒生利用,公然违抗圣意。
他希望扶苏能静心思索,真正明白大秦的未来需要什么。
“遵旨!”
赵高低声应命,嘴角却微微上扬。
扶苏被囚禁,必然会更加痛恨赢余!
双方的争斗,只会愈演愈烈!
“好在朕还有云儿。”
秦始皇的神情稍稍缓和。
即便长子不成器,四子赢余却才华出众,足以继承大业。
赵高闻言,笑容骤然凝固。
无论群臣如何反对,赢余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始终不可撼动!
他暗自咬牙,思索着是否该暗中助力扶苏一方。
否则,仅凭扶苏、勋贵与儒生的联手,未必敌得过赢余。
坐视两虎相争,可别养出一头真正的猛虎!
…………
长公子府内。
“陛下手段凌厉,不仅坑杀上千儒生,如今竟还禁足殿下!”
淳于越面色惨白。
蒙毅刚被调离咸阳,始皇帝便立刻焚书坑儒,其狠辣果决令他不寒而栗。
如今连扶苏也被囚禁,淳于越忧心忡忡,生怕陛下再对儒生下手。
若失去扶苏的庇护,儒生们将彻底孤立无援!
“老师不必忧虑,父皇虽禁足于我,但军中将领必会替我求情。
父皇能杀儒生,却不敢动军功勋贵。
此前他已对军功制有所让步,反对新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需徐徐图之。”
扶苏淡然一笑,对半年禁闭毫不在意。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反对新政的必经之路。
只要新政受阻,赢余就会遭受沉重打击!
区区半年禁足算什么?
待重获自由,他必定继续阻挠新政,甚至变本加厉!
凡是赢余推行的政策,他都要一一推翻!
待新政覆灭,他更要废除郡县制,恢复周朝分封,实现淳于越所推崇的礼治仁政!
“殿下,最近书生们都畏惧陛下的威严,不敢再轻易上奏了。”淳于越望着精神振奋的扶苏,面带忧虑地说。
虽然皇帝对军中权贵有所妥协,但对儒家学者却毫不留情。
“无妨!老师,诸位为孤所做的奉献,孤都铭记于心。
如今儒生伤亡已多,可暂且休整。”
“待孤成就大业,还需倚仗诸位贤士治理天下啊!”扶苏真诚地握住淳于越的双手。
淳于越深受感动:”殿下,臣与天下儒生必当静候佳音!”
“好!”
西陲边境。
北风呼啸中。
皑皑白雪覆盖原野。
赢余斜倚马车内,手捧暖炉。
武曌一面为他捏腿,一面禀报事务。
“主公,虞家三人科举及第,妾已将他们安置在最好的学堂。
那小娘子的家人,妾自会妥善照顾。”武曌笑靥如花。
“我与虞盈素无瓜葛,虞家人随你处置便是。”
“主公此言差矣,妾身为正室,总要为您物色个侧室才是。”武曌奉上热腾腾的蜜水。
赢余颇感无奈。
武曌对正室之位执念颇深,即便身为侍妾也要为他张罗侧室,否则便觉不妥。
“云长,可到军营了?”
“已至。”
“嗯。”
赢余转向武曌:”曌儿,随我检阅军队。”
“遵命。”
武曌立即收敛笑容,神情肃穆,气质陡变。
眉宇间英气逼人,周身散发着凛然威仪。
对此赢余早已习惯。
惟有在他面前,武曌才会展露笑颜。
平日里,她始终保持着女皇般的威严,令张太岳、诸葛亮等人都不敢怠慢。
“这才配做孤未来的皇后!”
赢余牵着武曌步出马车。
车外,万名铁骑列阵而立,任凭风雪肆虐!
天地肃杀,万籁俱寂。
**“主公,我军现有骑兵一万一千人,其中戎族骑兵六千。”
“步兵九千六百人,含弩兵三千,刀斧手两千,枪兵两千六百,刀盾兵两千。”
检阅完军队后,诸葛孔明向赢余详细汇报军情。
“步兵如何分派?”赢余问道。
“韩将军统领刀斧手与枪兵,共四千六百人;属下统率弩兵及刀盾兵,计五千人。”
“好,暂停募兵。”赢余微微颔首。
如今他麾下骑兵与步兵合计已逾两万,足以应对当前局势。
“孔明、去病、韩信,加紧操练兵马,不可懈怠。
闲暇时推演草原战局,务必寻出速破匈奴之策。”
“遵命!”三人齐声应诺。
诸葛孔明与霍去病乃赢余麾下嫡系,忠心无二。
而新晋将领韩信虽初入军中,却得以独领一军,参悟兵法要略,心中倍感重视。
匈奴势大又如何?敌愈强,愈显韩信之能!若可建功立业,他必全力以赴。
此刻,韩信心中已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炽热之情。
即便非系统所召,他对赢余的忠诚亦无可动摇。
“待明年春耕后,粮草备足,便可挥师北上。”赢余嘴角微扬,胸有成竹。
审视完毕,他转身离开军营。
————
咸阳城,大将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