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历史脑洞小说——《大秦:签到武将系统我靠变法开疆》!本书由“沈砚知洲”创作,以赢余的视角展开了一段令人陶醉的故事。目前小说已更新总字数200613字,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大秦:签到武将系统我靠变法开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消息如同燎原之火,从陇西郡席卷全国。
赢余北伐匈奴的举动令举国哗然。
咸阳宫中,李斯握着刚收到的书信,手指微微发颤。
他此行本是商议新粮推广事宜,不料赢余非但未备粮种,反倒派两千骑兵北击匈奴。
左贤王部十万控弦之士盘踞在陕西草原,这两千人岂非羊入虎口?
起初他以为公子疯了,转念又想许是新粮丰收冲昏了头脑。
年轻人骤获殊荣,难免得意忘形。
但既然已至封地门前,断无空手而归之理。
更何况若赢余当真骄纵,他身为重臣自当规劝。
纵然两千骑全军覆没,以发现新粮之功,陛下必不会深究。
横竖多是戎族士卒,折损亦不足惜。
只是那些粮种……李斯掐指算来,土豆三月可熟,如今秋意正浓,距寒冬尚有三月光景。
或许还来得及再收割一茬,那时再推广到各地也不迟。
只是这回李斯定要拦住赢余,可不能再让他胡闹了!
行军打仗这种事就该交给行家,四公子在农耕与治国上确有才能,但其他方面还是别插手为好!
“张苍究竟在做什么?怎能任由四公子做出这般荒唐事?”
李斯叹息一声,催促车夫加快速度。
他得尽快见到赢余,好好与他谈一谈。
…………
咸阳城,大秦皇宫内。
“什么?云儿派两千轻骑攻打匈奴?!”
秦始皇震怒。
“千真万确,铁卫亲眼所见!”
“立刻传令,召回出征的军队!”
秦始皇急令道。
一旦开战,赢余这次收获的新粮必然要优先供给军需,那他推广新粮的计划岂不泡汤?
更别提改革耕战税制之事了!
况且,区区两千人讨伐匈奴,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陛下,那两千骑兵已越长城,直入草原了。”
“…………”
秦始皇一时无言。
这混小子!
“云儿派的主将是谁?”
“主将名为霍去病,据说是四公子的门客。”
“此人过往如何?可有从军经历?”
“陛下,户籍中查无此人。”
章邯神色复杂,道:”此人似乎是四公子出城时突然出现的,多半是四公子私下招揽的门客。”
“如此说来,这霍去病从未有过征战经言?”
秦始皇摇头叹息:”出兵匈奴这等大事,云儿竟将军队交予这等无名之辈?”
章邯沉默不语。
这时,赵高上前一步。
“陛下,四公子年少气盛,未历战事,又因新粮之功难免得意忘形,这才行事不妥,望陛下息怒,保重龙体要紧。”
赵高表面忧心忡忡,实则暗自窃喜。
原本若新粮推行全国,赢余的声望必将无人能及,但如今他竟自毁长城,派两千骑兵讨伐匈奴,简直愚不可及!这下新粮推广必然延误,机会又来了……
这对赵高与胡亥公子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传朕旨意,责成赢余下次收获新粮时,必须提前请示,不得擅自做主!”
“另外,若战事失利,大军撤回后严禁再次出击!”
“让他闭门思过,写一封请罪奏疏呈上来!”
出征的军队已无法召回。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此时再强行调回反而适得其反。
秦始皇只能设法阻止赢余一错再错。
“臣遵旨。”
赵高恭敬行礼,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
这道圣旨分明是要赢余自陈罪状。
这已经是明晃晃的问责了!
至少证明,赢余在始皇心中的分量,已然轻了几分。
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赵高暗喜不已。
………..
长公子府邸。
“四公子终究是不通兵事啊。”
淳于越轻抚长须,眼中再度浮现轻蔑之色。
即便是他这般儒生,也断不会做出仅率两千骑兵征讨匈奴的荒唐事!
“先生,四弟素来机敏,此次北伐当真毫无胜算?”
扶苏眉宇间透着疑虑。
作为帝国储君,他对兵法韬略亦有研习。
但即便以他这纸上谈兵的眼光来看,赢余的决策也愚蠢得令人发指。
三岁稚童尚知避害就利,莫非他那惊才绝艳的四弟竟连孩童都不如?
“千真万确!两千轻骑已出长城,四公子发兵匈奴确凿无疑!”
淳于越捻着胡须笑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许四公子只是一时心血来潮…”
“可惜如此一来,朝廷暂时无法获取新粮,推广良种的功劳,殿下怕是得不到了。”
“也罢,这样也好。”
扶苏摇头苦笑。
想到自己始终在算计四弟的功劳,心中便涌起阵阵酸楚。
“殿下放心,经此一事,四公子在陛下心中必定失分!这对您大为有利!”
淳于越笑意更浓。
扶苏闻言沉默,喉间却泛起更浓重的苦涩。
难道自己的前程抱负,竟要仰仗四弟犯错才能实现?
莫非自己当真这般不堪,永远及不上赢余?
不甘的火焰在他胸中灼灼燃烧。
西陲边关。
赢余命人取来大量宣纸,开始起草新的法令条文。
先前废除旧法后,他只是调整了赋税,推广新作物,收编了戎族部落。
真正的改革尚未展开,皆因物资匮乏难以支撑变革。
如今封地内民生渐稳,百姓温饱无忧。
即便供养两千骑兵,官仓仍有余粮。
物资储备已然充足。
“必须立即推行戎族同化政策,凝聚民心,未来数月以发展经济为主。”
“本地气候适宜,可将草原开垦为耕地。
要鼓励秦人生育,将戎族开垦的荒地作为奖励,严格限定人均田亩数,确保贫者有田可耕,严惩豪强兼并。”
“需严查官吏作风,杜绝贪腐。
同时设立民间学堂,为贫民子弟提供免费启蒙教育,打破权贵对教育的垄断。”
“改革官吏选拔制度,废除举荐制,全面推行科举。
采用计分制考试,侧重农工商实务。”
“修订商业律法,废除商人贱籍,使其与农民地位等同,免除强制劳役兵役,商税定为五成。”
赢余搁笔,将文书递给张太岳。
张太岳细阅后皱眉道:”其余条款尚可,但商人重利轻义,骤然抬其地位恐生祸患,请君上三思。”
赢余轻笑。
他深知张太岳才干,却也明白其眼界未脱士人窠臼。
“商人确需监管,但正因商贾流通,市集方显繁荣。
旧法视商为贱业,驿站商贩皆领固定俸禄,盈亏无关,自然毫无干劲。”
“以致各地市井萧条。
加之耕战制度严苛,百姓仅能自足,经济体系脆弱不堪。”
“多少百姓手握奇货却无处交易,生计维艰。”
“譬如市集似湖,百姓如鱼,商人便是活水。
唯有活水注入,湖中方现生机,鱼群才能肥美健壮。”
“太岳,按我说的去办,若有差错再调整便是。”
赢余神色从容。
笑话,商业不兴,何谈民生?
痴人说梦!
“遵命!”
张太岳接过纸张,躬身退下。
赢余悠然吩咐侍从备些点心,天气晴朗,正好垂钓。
变法之事,自有能臣操持。
他只需偶尔巡查,尽好本分即可。
“报!”
县令喜匆匆入内。
“殿下,李斯大人求见!”
“……”
赢余眉梢微动。
不是已让李斯回去了么?
此番又来作甚?
“请他进来。”
“诺!”
李斯快步踏入县衙。
赢余懒散地倚在椅上,随手一指身侧。
“丞相请坐。”
李斯怔怔盯着那椅子,一时愕然。
此物他从未见过。
秦人素来席地跪坐,哪曾见过这般物件?
此椅以竹片拼制,扶手靠背俱全。
赢余半躺其上,甚是惬意。
平日除了巡视,他几乎整日这般慵懒。
李斯踌躇片刻,终是落座。
“嗯?”
后背贴上椅背的刹那,浑身筋骨骤然松弛。
久违的轻松感涌遍全身。
“四公子,此物甚妙!”
李斯轻抚扶手,由衷赞叹。
“丞相此来有何指教?”
赢余端起竹叶泡的温水,慢条斯理道。
“呵呵,四公子,老臣特来讨教。”
“讨教什么?”
赢余眉梢一挑。
堂堂丞相竟如此清闲?
专程找他闲聊?
“四公子,新粮若推行,您的声望必冠绝诸公子。
您曾言秦法有弊,老臣亦有同感。
今日特来请教,您对郡县制有何高见?”
李斯开门见山。
“郡县制甚好,我全力支持!”
秦法确有弊病。
但郡县制绝无问题!
难道要恢复分封?
那大秦还成何体统?
赢余答得干脆。
闻言,李斯面露欣慰。
“公子,关于秦法革新,老臣还想聆听教诲。”
“变法之事你不妨与我的执政内臣商议,他就住在县丞的厢房,只是此刻公务缠身,或许要等入夜才有闲暇。
丞相若不着急启程,不妨稍候片刻。”
赢余摆了摆手。
新法之事,他早已全权托付张太岳处理。
他并不愿多费唇舌。
何必呢?
身为主公,坐镇后方足矣!
李斯闻言,立刻心生警惕。
敏锐的政客直觉让他察觉,这位执政内臣或许会危及他将来的地位。
毕竟,眼下最有望继承大统的便是赢余,而赢余竟如此信任一位臣子,连变法大业都悉数交由其定夺。
日后此人必受重用,说不定会取代自己,成为大秦新相!
那自己又当如何自处?
难道要让位给后起之秀,黯然退场不成?
绝无可能!
李斯眼底掠过一丝冷意。
久居相位,他已对权势沉迷至深。
要他日后拱手让权?岂能甘心!
“公子,变法事关国本,岂能轻托庸碌之辈?”
“丞相若有疑虑,不妨与张太岳当面论辩,是否庸才,一试便知。”
赢余淡然一笑。
李斯前来商议变法,无非是想讨好于他。
这般老谋深算之辈的心思,赢余心知肚明。
不过,既有张太岳与诸葛孔明这等大才相助,李斯在他眼中已无多少分量。
单看历史上李斯竟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便知此人智谋不过尔尔。
至多算个六星之才,与张太岳、诸葛孔明相差甚远。
甚至日后张苍的才干,恐怕也在李斯之上!
察觉赢余身边另有能臣,李斯顿时语塞,再难继续周旋。
赢余也懒得多言,径直转身去垂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