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排行榜推荐
山风拂讲坛林砚小说完结版章节在线阅读

山风拂讲坛

作者:翕道

字数:113133字

2025-09-29 10:11:03 连载

简介

精品小说《山风拂讲坛》,类属于都市日常类型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林砚,小说作者为翕道,小说无错无删减,放心冲就完事了。山风拂讲坛小说已更新了113133字,目前连载。

山风拂讲坛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周三上午的阳光刚漫过财务室的窗台,把账本上的数字照得发亮时,两扇木门被轻轻推开了。林砚抬头,看见刘副校长站在门口,身上那件藏青色中山装熨得笔挺,领口别着枚小小的钢笔帽——是旧款英雄牌的,笔帽边缘磨得发亮,露出里面的黄铜底色。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刘副校长年轻时在山坳教学点当老师,学生凑了半个月的零花钱送他的礼物,戴了快三十年。

“小林老师,来签个字。”刘副校长径直走到他桌前,手里捏着张折叠的发票,指腹的老茧蹭得发票边角发卷。他把发票往桌上一放,声音不高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分量:“王老师报的‘走访家长误餐费’,你核一下,没问题就签。”

林砚放下手里的钢笔,指尖刚碰到发票,就觉出不对劲——发票边缘沾着点淡淡的酒气,像是从衣兜里揣了许久,混着烟草的味道,和“误餐费”三个字格格不入。他把发票慢慢展开,金额栏写着“贰佰捌拾元整”,备注栏里“走访望溪教学点家长”的字迹写得工整,却在“望溪”两个字的笔画处顿了顿,像是刻意描过。

按照财务流程,报销误餐费需要附消费明细。林砚抬头时,刚好对上刘副校长的目光——他眼角的皱纹很深,眼神却亮得很,像是在等着他开口。“刘校长,请问有消费明细吗?”林砚的声音比平时轻了些,指尖不自觉地按在备注栏的“望溪”二字上,那两个字的墨迹还透着点潮意,让他想起望溪教学点教室的黑板,每次雨后都会返潮,写上去的粉笔字会晕开小小的圈。

刘副校长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下,随即从中山装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小票,捏着小票的边角转了半圈,故意把印着店名的那面亮出来。“喏,都在这儿了。”他的手指蹭过小票上的油墨,指腹的老茧磨得纸张哗哗响,林砚低头时,刚好看见小票抬头“迎宾酒楼”四个红色的字,像四根细针,轻轻扎在他眼皮上。

他把小票抽过来,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泛白的地方刚好盖住“望溪教学点”的备注。小票上的消费项目写得清清楚楚:“硬盒香烟两条,低度白酒一瓶”,金额加起来正好两百八十元。林砚的心跳猛地快了半拍,他把小票和发票叠在一起比对,两张纸的边缘刚对齐,就听见对面桌传来算盘珠轻响——苏敏手里的算盘突然停了,只剩她指尖摩挲木珠的细碎声响,桌上那盆蔫蔫的绿萝被风一吹,叶子晃了晃,影子落在摊开的《财务制度》上,像道忽明忽暗的线。

陈冬的脸突然在他脑子里晃了出来。去年秋天,望溪教学点的作业本不够用,孩子们就用家里的边角纸装订本子,陈冬的小手总把纸边捋得平平整整,装订时还会在封口处贴张小小的贴纸,说“老师,这样本子就不会散,也不浪费纸”。他当时摸着陈冬的头笑,说等下次镇上送物资,一定多领些作业本。可眼前这张发票,要是签了字,就相当于用买几百本作业本的钱,换了两条烟、一瓶酒,他怎么对得起陈冬捋纸边时认真的样子?

“怎么了?有问题?”刘副校长的声音沉了些,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试探。林砚抬起头,指尖还攥着那张小票,手心的汗蹭在纸边,晕开一小片模糊的油墨。他深吸口气,把票据轻轻推了回去,目光落在刘副校长领口的钢笔帽上——那枚笔帽在阳光下闪着光,让他想起望溪教学点的张老师,总把钢笔别在胸前,说“教书育人,笔杆子要正”。

“刘校长,这张小票上的消费项目是烟酒,和‘走访家长误餐费’不符。”林砚的声音比刚才稳了些,他伸手翻开桌上的《财务制度》,书页因为反复翻动而变得柔软,他指着其中一条蓝色的批注说:“您看,这里明确写了,公务接待需附真实消费明细,且不得报销烟酒费用。”他指尖落在“不得”两个字上,指腹的温度透过纸张传过去,像是在给自己打气,“上周去望溪送新书,我看见张老师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买作业本,这笔钱要是报了,够买几百本作业本,够孩子们用半个学期了。”

刘副校长没说话,拿起票据低头看了足足半分钟。房间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鸟鸣,是几只麻雀落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却没人敢抬头去看。林砚的手心冒了汗,汗渍蹭在《财务制度》的封皮上,晕开一小片浅灰色的痕迹,像他在望溪教案上写错字时画的圈,只是这次没有橡皮擦,也没有重来的机会。他知道刘副校长是学校的老领导,分管财务多年,学校里大半的老师都受过他的照顾,要是得罪了他,以后在财务室怕是不好立足。

可他又想起报到那天,张老师煮的面条,萝卜丝撒在上面,咸香入味;想起孩子们围着他唱跑调的歌,陈冬把画纸攥在手里不肯撒手的样子。那些画面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把心里的犹豫冲得干干净净。他悄悄把腰杆挺了挺,后背贴在硬邦邦的椅背上,像是要从这冰凉的木头里,借一点支撑的力气。

这时刘副校长才慢悠悠地从中山装内袋掏出老花镜,镜架是塑料的,边角断过,用胶布缠了两圈。他没有立刻戴上,而是对着阳光照了照镜片,阳光透过透明的镜片,把小票上“烟酒”两个字的影子投在桌面上,像两道细细的黑色线条。他戴上眼镜,又把票据翻来覆去看了两遍,手指在“迎宾酒楼”的店名上轻轻点了点,才把票据揣回口袋。

“知道了。”刘副校长转身往门口走,中山装的下摆扫过桌角的绿萝,叶子又晃了晃。走到门口时,他突然停下脚步,手搭在门把手上顿了顿,没回头,却抬了抬下巴,指了指墙上的标语——“廉洁奉公”四个字是手写的,墨色已经有些淡了,笔锋却依旧刚劲,是前任老会计退休前写的。林砚记得苏敏提过,老会计临走时说:“财务室的门,要守得住人,更守得住心。”

“财务室的笔,不能乱签。”刘副校长的声音从门口飘过来,平静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签下去的字,就是责任,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山里的孩子。”说完,他推开门走了,木门“吱呀”一声合上,把窗外的鸟鸣也挡在了外面。

林砚还愣在原地,手里攥着那本《财务制度》,指腹摩挲着书页上的蓝色批注。苏敏这时才端着水杯走过来,杯壁上的小熊图案还沾着点水珠,她把水杯递到他手里:“别怕,刘校长不是故意为难你。去年有个老师拿超市的购物小票报办公费,也是他拦下来的,还在教职工大会上说,‘财务室的账,要一笔一笔算清楚,不能让孩子们的钱打了水漂’。”

热水顺着喉咙滑下去,暖意从心口慢慢散开,林砚攥着水杯的手终于不抖了。他低头翻开《财务制度》的扉页,突然看见上面有行娟秀的小字,是用蓝色钢笔写的:“望溪教学点,粉笔10盒,墨水2瓶——每笔钱都要对得起孩子。”字迹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认真,和他上次翻到的那张望溪旧单据上张老师的签名,竟有几分相似。

他突然明白过来,刚才那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考验”,根本不是为难。刘副校长早就知道小票上的猫腻,他捏着那张发票来问他,不过是想试探这个从教学点来的年轻人,能不能守住财务室的底线,能不能对得起胸口那枚笔帽代表的初心,能不能让孩子们的作业本、粉笔头,都花在该花的地方。

窗外的阳光又往前挪了挪,刚好照在扉页的小字上,蓝色的墨迹在阳光下泛着浅淡的光。林砚把《财务制度》轻轻合上,指尖在封皮上蹭了蹭,像是在和那位素未谋面的前任会计对话。他知道,从今天起,他手里的这支钢笔,不仅要签下一个个名字,更要签下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连着望溪教学点的粉笔灰,连着孩子们捋得平平整整的作业本,连着每一个需要被认真对待的日子。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