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文学
高分必读小说排行榜推荐
风起南芜沈清辞小说大结局免费试读

风起南芜

作者:桑落CC

字数:247788字

2025-09-19 10:02:21 连载

简介

一本引人入胜的宫斗宅斗小说,风起南芜,正在等待着你的发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世界。作者桑落CC的精湛文笔和细腻描绘,更是为这本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目前,小说已经连载,让人热血沸腾。快来加入这场阅读盛宴,247788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风起南芜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时,阿芷已经醒了。

她轻手轻脚地从临时搭起的木板床上爬起来,借着窗缝透进来的微光,看了眼身旁熟睡的小石头。弟弟的脸颊泛着健康的粉色,呼吸均匀,小手还攥着她的衣角。阿芷松了口气,小心翼翼地抽出衣角,掖好被角,转身走出了房间。

院子里静悄悄的,沈砚之已经起来了。他穿着那件月白色的中衣,正蹲在药圃前,手里拿着小铲子,仔细地给那些草药松土。晨露沾在他的发梢和肩头,像落了层碎钻,他却浑然不觉,专注的样子像是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

阿芷站在门口看了片刻,心里有些发慌。她爹昨天夜里咳了半宿,虽然沈先生给的药很管用,可家里的窘境像块石头压在她心上。她不知道该怎么报答这份恩情,只能想着多做些活计,别给沈先生添麻烦。

她轻手轻脚地走到厨房,见水缸快空了,便拿起扁担和水桶。走到门口时,沈砚之正好转过身,看到她这副模样,愣了一下:“你要去挑水?”

阿芷点点头,小声说:“水缸空了。”

“放下吧,”沈砚之放下铲子,走了过来,“你还小,挑不动的。我等会儿去。”

“我能行的,”阿芷把扁担往肩上搭了搭,倔强地仰起脸,“以前在家,都是我挑水。”

沈砚之看着她细瘦的肩膀,还有那双因为常年劳作而布满薄茧的手,心里微微一沉。他没再坚持,只是接过水桶:“我陪你去。”

井在巷子口,离医馆不远。沈砚之把水桶放进井里,摇着轱辘往上提,清澈的井水晃出细碎的光。阿芷站在一旁,看着他手臂上凸起的青筋,忽然想起昨天爹说的话。

“阿芷,沈先生是好人,咱们不能白占人家的便宜。”爹靠在床头,声音还有些虚弱,“等我好利索了,就去码头找活干,一定把欠沈先生的钱还上。”

她当时重重地点了点头,心里却没底。爹的伤不是一天两天能好的,小石头还需要药,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钱还账。

“在想什么?”沈砚之把装满水的桶放在地上,轻声问。

阿芷回过神,连忙摇头:“没、没想什么。”

沈砚之看了她一眼,没再追问,提起水桶往回走。阿芷想帮忙扶着,却被他拦住了:“你跟在后面就好。”

回到医馆时,阿芷的爹已经起来了,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望着墙角那堆晾晒的草药出神。看到沈砚之,他连忙站起来,脸上带着局促的笑:“沈先生,又让您受累了。”

“没事。”沈砚之把水倒进缸里,“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男人活动了一下胳膊,“就是给您添麻烦了。”

“说这些就见外了,”沈砚之擦了擦手,“阿芷,去把锅里的粥盛出来吧,我温在灶上了。”

阿芷应了一声,转身进了厨房。男人看着沈砚之的背影,嘴唇动了动,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早饭过后,沈砚之去前堂坐诊,阿芷便留在后院收拾。她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又把沈先生晾晒的草药翻了翻,见窗台上的砚台脏了,便拿着布仔细地擦。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砚台上,映出她认真的侧脸。

“阿芷姑娘,能帮我倒杯热水吗?”前堂传来沈砚之的声音。

“哎,来了!”阿芷连忙放下布,端着水杯跑了过去。

前堂坐着个捂着肚子的老汉,疼得额头直冒汗。沈砚之正在给他号脉,眉头微蹙。阿芷把水放在桌上,刚要退出去,却被沈砚之叫住了:“你去把药柜第三排左边的‘香砂养胃丸’取一丸来。”

阿芷愣了一下,她昨天才见过药柜,那么多抽屉,她哪里记得住。沈砚之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指了指药柜:“第三排,从左数第三个抽屉。”

阿芷点点头,快步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拉开抽屉,里面果然放着贴着“香砂养胃丸”标签的药瓶。她取了一丸,用纸包好递过去,脸颊微微发烫。

“谢谢。”沈砚之接过药,递给老汉,“回去用温水送服,要是还疼,明天再来。”

老汉千恩万谢地走了,阿芷站在一旁,小声说:“沈先生,我能学认药吗?”

沈砚之有些意外地看着她:“你想学?”

“嗯,”阿芷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我想帮您干活,不想白吃白住。”

沈砚之笑了笑,拿起桌上的药书:“想学是好事。你先从认药名开始吧,这是《本草纲目》,你先看着,有不懂的就问我。”

阿芷接过书,指尖触到泛黄的纸页,心里又激动又忐忑。她虽然没读过书,却认识几个字,那是爹以前教她的。她捧着书,坐在角落里的小凳子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念,遇到不认识的,就记在心里,等沈砚之不忙了再问。

中午的时候,来了个急症病人,是个被车撞了的年轻人,腿上流了好多血,疼得直叫唤。沈砚之让阿芷去烧热水,准备剪刀和绷带,自己则快速地检查伤口。

“骨头没事,就是皮肉伤,得缝几针。”沈砚之一边说,一边用酒精消毒,“会有点疼,忍一忍。”

年轻人咬着牙点头,额头上全是汗。阿芷端着热水过来,看到那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手里的水盆晃了晃,热水溅出来,烫在手上,她却没敢作声。

沈砚之注意到了,抬头看了她一眼:“烫到了?”

阿芷摇摇头:“没有。”

“去用凉水冲一下。”沈砚之的语气不容置疑。

阿芷只好放下水盆,走到水缸边,用凉水冲着手。她能听到沈砚之的声音,沉稳而清晰,指挥着那个年轻人放松,告诉自己下针的位置。等她回来时,沈砚之已经开始缝合了,他的动作又快又稳,银针在皮肉间穿梭,像是在绣花。

年轻人渐渐不叫了,只是看着沈砚之,眼神里满是佩服。阿芷站在一旁,心里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情绪,她觉得沈先生的手真神奇,既能写出那么好看的字,又能治好那么重的伤。

等处理完伤口,送走年轻人,已经过了午时。沈砚之脱下沾了血的手套,额头上满是汗。阿芷连忙递过布巾,又倒了杯凉茶。

“谢谢。”沈砚之接过茶,喝了一口,“吓到了吧?”

阿芷摇摇头,又点点头,小声说:“沈先生,您真厉害。”

沈砚之笑了笑,没说话。他走到药柜前,开始配药,阿芷便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熟练地从各个抽屉里取出药材,放在秤上称量,动作行云流水。

“这是当归,补血活血;这是川芎,行气开郁;这是白芍,养血调经……”沈砚之一边配药,一边给阿芷讲解,“这些都是常用的药材,你多看看,慢慢就记住了。”

阿芷听得很认真,把这些药名和样子记在心里。她发现沈先生说起药材时,眼睛里会发光,那种专注和热爱,是她从未在别人身上见过的。

下午的时候,医馆里没什么人,沈砚之便教阿芷认字。他找出一张纸,写下“黄芪”两个字,说:“这是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阿芷伸出手指,在桌面上跟着笔画,小声念着:“黄、芪。”

沈砚之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阳光透过窗纸照进来,落在纸上,也落在她低垂的眼睫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他忽然觉得,这个曾经冷清的医馆,因为这个女孩的到来,变得温暖了许多。

傍晚时分,阿芷的爹拄着拐杖,想去院子里走走,却被沈砚之拦住了:“你的伤还没好利索,别乱动。”

“我想活动活动,总躺着也不是办法。”男人叹了口气,“沈先生,我知道您是好人,可我们不能一直麻烦您。等我能走路了,就带孩子们走。”

沈砚之放下手里的药杵,看着他:“去哪里?”

男人愣了一下,眼神黯淡下来:“不知道……走到哪里算哪里吧。”

“既然没地方去,就先住着吧,”沈砚之淡淡地说,“医馆里正好缺个帮忙的,你要是不嫌弃,可以留下来打杂,管吃管住,每个月还有月钱。”

男人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沈先生,您说真的?”

“当然是真的,”沈砚之点点头,“阿芷聪明,学东西快,让她跟着我认药配药,以后也能有个手艺。”

男人的眼圈一下子红了,他想跪下道谢,却被沈砚之扶住了。“别这样,”沈砚之说,“都是讨生活,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阿芷站在门口,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心里又酸又暖。她看着沈砚之的背影,觉得这个清瘦的男人,身上仿佛有光。

晚饭时,阿芷做了三个菜,虽然简单,却色香味俱全。沈砚之尝了一口炒青菜,惊讶地说:“没想到你厨艺这么好。”

阿芷的脸颊微微发烫:“以前在家常做。”

“以后厨房就交给你了,”沈砚之笑着说,“我以前都是随便对付一口。”

阿芷的爹也笑了,看着女儿,眼里满是欣慰。小石头坐在爹的怀里,手里拿着个小勺子,咿咿呀呀地叫着,像是在附和。

晚饭后,沈砚之在灯下看书,阿芷就在旁边练字。她学得很快,几天下来,已经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了。沈砚之偶尔会抬头看看她,看着她一笔一划地写着那些药材的名字,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平静。

这天夜里,阿芷被一阵哭声惊醒。她连忙爬起来,看到小石头闭着眼睛哭,小脸憋得通红。她摸了摸弟弟的额头,不烫,心里却还是着急。

“怎么了?”沈砚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他拿着油灯走了进来。

“小石头一直哭,不知道怎么了。”阿芷的声音带着哭腔。

沈砚之把油灯放在桌上,抱起小石头,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又摸了摸他的肚子,眉头微蹙:“可能是胀气了。”

他让阿芷去烧热水,自己则把小石头平放在床上,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按摩他的肚子,动作轻柔而耐心。小石头的哭声渐渐小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没事了,”沈砚之站起身,“小孩子肠胃弱,以后喂奶别喂太快。”

阿芷点点头,看着沈砚之额头上的汗珠,心里很过意不去:“沈先生,又让您受累了。”

“没事,”沈砚之笑了笑,“照顾孩子就是这样,难免辛苦。”他顿了顿,“你也早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看着沈砚之走出房间的背影,阿芷的心里暖暖的。她想起以前在乡下,弟弟生病时,爹总是急得团团转,娘去世得早,家里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现在有沈先生在,她觉得什么都不怕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阿芷的爹渐渐好了起来,开始在医馆里帮忙打扫院子,劈柴挑水。阿芷则跟着沈砚之学习认药配药,她聪明伶俐,学得很快,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能认出几十种药材,还能帮着沈砚之给病人抓药了。

沈砚之对她很严格,配药时多一分少一厘都不行,阿芷也不气馁,一遍遍地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她知道沈先生是为她好,这份严厉里,藏着深深的善意。

这天下午,医馆里来了个穿着讲究的女人,手里抱着个孩子,身后跟着个佣人。女人一进门就大声嚷嚷:“沈大夫呢?快给我儿子看看!”

沈砚之从里屋走出来,平静地说:“请坐。”

女人把孩子放在椅子上,不耐烦地说:“我儿子昨天开始就不吃饭,还老是哭,你快给看看怎么了!”

沈砚之给孩子号了脉,又看了看舌苔,说:“没什么大事,就是积食了,我开个方子,回去煎了喝,很快就好。”

“积食?”女人皱起眉头,“我儿子天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怎么会积食?你是不是看错了?”

沈砚之淡淡地说:“孩子脾胃虚弱,不宜吃得太油腻,清淡些反而好。”

“你懂什么!”女人提高了声音,“我儿子金贵着呢,怎么能吃那些粗茶淡饭?我看你就是个江湖郎中,根本不会看病!”

阿芷站在一旁,听着女人这么说沈先生,心里很生气,忍不住说:“我先生医术很好,好多人都是他看好的!”

“你个小丫头片子,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女人瞪了阿芷一眼,“我看你们就是一伙的,想骗钱!”

沈砚之拉住阿芷,对女人说:“信不信由你,方子我开在这里,要不要随你。”

女人哼了一声,抱起孩子就走,临走时还不忘骂骂咧咧:“什么破医馆,以后再也不来了!”

看着她们走远,阿芷气得脸都红了:“沈先生,她怎么能这么说您!”

沈砚之笑了笑,拿起抹布擦着桌子:“没关系,行医这么多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不用在意别人怎么说。”

阿芷看着沈砚之平静的侧脸,心里忽然明白了什么。她想,沈先生之所以能治好那么多人的病,不仅仅是因为他医术高明,更因为他有一颗宽容而强大的心。

晚上关了医馆,沈砚之坐在灯下看书,阿芷端了碗刚炖好的银耳羹过来:“沈先生,您尝尝。”

沈砚之抬起头,看着碗里晶莹剔透的银耳,笑了笑:“又麻烦你了。”

“不麻烦,”阿芷小声说,“您白天受气了,喝点甜的心情会好点。”

沈砚之的心微微一动,接过碗,舀了一勺放进嘴里,清甜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一直甜到心里。他看着阿芷,忽然觉得,这个女孩就像一朵生长在尘埃里的花,虽然经历了风雨,却依然顽强地绽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阿芷,”他放下碗,认真地说,“谢谢你。”

阿芷的脸颊一下子红了,她低下头,小声说:“该说谢谢的是我。”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洒在两人身上,温柔而静谧。院子里的草药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沈砚之重新拿起书,却发现自己有些看不进去了。他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阿芷认真认药的样子,还有她刚才脸红的模样。他甩了甩头,想把这些念头赶走,却怎么也挥之不去。

他知道,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改变。这个曾经冷清的医馆,这个曾经孤单的自己,似乎都因为这个女孩的到来,变得不一样了。

夜色渐深,医馆里的灯依然亮着,温暖而明亮。就像沈砚之的心,被那朵尘埃里的花,悄悄照亮了。

(本章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